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五章 窮則變

王富春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一直住在鄉下和丈夫以務農為生。日子過的不富裕,但是好歹也是可以維持下去的。農民嘛,只要有地有田舍的做,至少一家幾口人的口糧是沒有問題的。蔬菜也是吃不完的。

但是如王富春和她丈夫這種的小農戶,完全依靠農業生產是很難獲得足夠多的現金的。雖然說王富春的丈夫已經很勤奮了,因為現在願意務農的人越來越少了,村裡不少的人的自留田都空著,丈夫都承包了下來自己種。但畢竟是小農戶,自己開著一臺手扶拖拉機耕地所能種植的面積也是很有限的。如果土地不是平原地帶成片的連結在一切,光靠丈夫和自己種植三十畝土地已經是頂天了。

丈夫倒是想把那些田地都承包下來連成片,這樣同樣的時間能做更多的事情。甚至種植一百畝也是可以的。但是自家哪有那麼多的錢把地都包了啊。

再說了,還有很多地是村裡老人的。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在外地打工,沒人務農。村裡老人為了給自己的孩子保住一個以後的落腳地,等他們在城裡混不下去的時候至少還能回鄉種地,這些老人也是不會租的,更不會賣了。他們情願自己幸苦一點,每天下地種植點蔬菜,也不會讓地空著。

農村的自建房採光不好,王富春的丈夫坐在堂間的角落裡抽著煙,菸頭在這個沒有光線照射的角落中忽明忽暗,就如同一隻隨時會熄滅的螢火蟲一樣。

在堂間的案頭上,一個大紅色封套的錄取通知書喜氣洋洋的躺在那兒,在這大白牆水泥地的堂間裡顧盼自豪熠熠生輝。

王富春走進了堂間,彷彿被那喜氣洋洋的大紅色灼傷了眼睛一樣,看也不看那錄取通知書一眼。

“兒子呢?”她找到躲在角落的丈夫,螢火蟲一樣的光芒在黑暗的角落很顯眼。

“我打發他出去了。讓他去和鎮上的同學去玩了。”丈夫站了起來,從黑暗的角落中走了出來。走在陽光下,額角的白髮在陽光下閃爍著銀色的光輝。

“你去打聽了?”

“打聽了。”王富春捏著衣角,不知如何開口。

“多少錢?”

“鎮上的三叔和幾個去淮海工作過的叔叔伯伯說,要是去淮海念大學的話,學費是個定數,但是生活費……,哎,學費生活費加起來一年兩萬是最少的了。”王富春的衣角都快被捏碎了。

“兩萬啊。”丈夫吸乾了最後一口煙,火苗燒到了菸屁股,化纖燃燒出一股嗆人的味道。丈夫將菸頭踩滅。

“當家的,這錢我們家怕是不夠。”王富春捏著衣角算著賬:“去年我們家剛換了稻種,那個東洋的越光稻種出的大米質量是好,但是產量也太低了。一畝地才只有八百斤的產量。”

丈夫輕嘆一口氣:“是啊,都說越光米的單價高我才種的。結果一斤就只高了三毛錢,兩塊二一斤。一畝地一年種兩季也才三千五百來塊錢。我們家這三十畝地一年才十萬來塊錢。這裡還有二十五畝地是租的,一畝地一年還要給幾百塊的租金,還有種子化肥和拖拉機的油錢。這越光米的種子比我們國產稻的種子貴多了。沒成想這麼不賺錢。”

王富春搖了搖頭:“當家的,越光米是在我們田間地頭便宜。上次我去城裡高中看兒子的時候,他帶我去他們學校旁邊的超市,越光米一斤要賣三十多!”

丈夫聽到這表情有些氣憤,但是更多的是一種無可奈何,最後只能化為一聲長嘆:“反正,賺錢的總不會是我們這些只懂得地裡刨食的。所以兒子必須要去淮海念大學,這是一本大學啊!”

“咱們家沒有那麼多現金啊。”王富春說出了一個很多小戶自耕農的最大缺陷:“咱們前年才蓋了這樓,已經把積蓄用的差不多了,還拉了外債。這外債還有五萬多沒還清啊。”

在農村沒有商品房的概念,大家都是宅基地,想要住房子就要自己建。早年間村裡都是乾打壘的土坯房,後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建了磚瓦房。從九十年代中後期一直到現在,農村自建房的主流變成了三到四層的小樓。

現在城市裡買房動輒幾十萬一百萬甚至幾百上千萬,農民在農村蓋房只花個五六十萬七八十萬就能蓋一個四層的小洋樓,看上去很划算。很多城裡人很羨慕。

但是城裡人買一百萬的房子可以只先付三十萬的首付,剩下的銀行貸款慢慢還。但是農村建房可是沒法貸款的,沒錢就蓋不起來。因為磚石水泥鋼筋都要錢,人工師傅也要錢,租用各種建築機器還是錢。這些錢都是必須要現結的,沒辦法進行拖延。

所以在農村建起一棟三層的小樓,即便沒有裝修,這對於現金收入本來就少的農民來說已經是人生最大的一筆開銷了。許多人建樓都是要拉外債的,王富春一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