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搞物理競賽的人就不用學語文,學好語文之目的,是保證你能認全題面的字兒。
認全沈括在千年前寫的字兒之後,要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北宋首席科學家沈括沈工描述的是啥玩意?能否從物理角度予以解釋?
如果又認識字,又懂一些物理常識,那麼北宋沈工在他的論文集《夢溪筆談》中所記載的這段話不難理解,沈工以文字方式描述了海市蜃樓現象。
相信絕大多數高中生都能從這道填空題的第一段古文中,推匯出海市蜃樓。
但接下來的純粹物理學描述,恐怕只有少數高中生能看懂是個啥意思。
不!
第一題絕不是送分題!
這題頗有難度,千萬不要被它12分的卑微外面所迷惑,它具備送命潛質!
沈奇不敢大意,他再次仔細審題,十分鐘過去了。
初賽的這個時辰,沈奇已連破15題。
而複賽的這個時辰,沈奇一個字兒都沒寫。
填空題根本不給你詳細解釋的機會,不是12分就是0分,沒有所謂的步驟分。
“哼哼哼,哼哼哼哼……”又過去了5分鐘,沈奇笑了笑發出低吟,這是他發起攻勢的前奏。
沈奇找到了思路,更是找到了難得的對手:“呵呵,呵呵呵……出題老師很調皮呀,對嘛,這才對,這才像正規物理老師的作風。沈括,沈工,老祖宗,你是我們老沈家第一代科學家,放心,我不會給老祖宗丟人的。”
海市蜃樓說白了就是個光學現象。
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顯著折射,將遠處景物以一種奇幻的方式顯示在人們眼前。
親眼見過海市蜃樓的人不多,這需要緣分。
但沒有關係,我們可以透過做物理題感受海市蜃樓的夢幻場景。
沈奇提筆在草稿紙上寫寫畫畫。
空氣啊,沒有方向。
平行啊,就像分割的衣裳。
薄層啊,折射滲出翅膀。
我的夾角,穿過法線的胸膛。
飛翔的θ,強忍著傷。
逃離了,dx的獵槍。
親愛的光線,摯愛的積分。
我會堅定,得到常量。
……
啊,多麼優美的物理樂章。
沈奇打著草稿,打著打著就快唱了起來。
做題並沒有那麼枯燥,何不把它當作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