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人斐波那契的數學水平是大師級,他的翻譯水平是大師+。
義大利所處的地中海腹地連通歐亞非,全世界的商品和知識在此交融。
精通多鍾語言的斐波那契是威尼斯商人的兒子,他翻譯了埃及、阿拉伯、尤、中國的數學文獻,並融會貫通形成歐洲文藝復興版的數學大百科。
歐洲數學因此復活,隨後的幾百年之內歐洲數學天才輩出,數學進入了最鼎盛的黃金年代,其深遠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接下來我將認識盧卡菲爾比諾蒂。”沈奇鎖定一位深色捲髮、濃眉大眼的白人男生,資料顯示,盧卡菲爾比諾蒂是一位義大利留學生,教室中具備南歐人外貌特徵的只有這位男生。
深色捲髮、濃眉大眼的男生舉手示意他就是盧卡菲爾比諾蒂。
沈奇問到:“盧卡,請告訴我第一次數學危機發生的年代,以及原因。”
“公元前400年左右,根號2被發現了。”盧卡拿腔拿調的以習史詩吟誦的口吻,戲份很足的演繹到:“萬物皆數,宇宙可度,希帕蘇斯,邪惡之主。”
喲呵,你可真能演,在米蘭戲劇學院進修過的吧,盧卡?
沈奇的演技被激發,第一次正兒八經的輔導學生,他希望能跟這些年輕的酗子打成一片。
“我親愛的朋友。”沈奇踱步到盧卡面前,手中一本非歐幾何緩緩翻頁,他抬頭凝視天花板,以蘇格拉底般的厚重語調娓娓陳述:“卿言偏頗,吾心寥落,根號之2,合理存在。”
盧卡和沈奇相視一笑,沮不言中。
兩隻戲精,果然這是在飆戲呀!
其餘學生沒想到沈奇是這種帶課風格,幽默而靈活,從容亦大度,比那些老頭子們有趣多了。
沈奇、盧卡之間切換習史詩畫風,一問一答闡述了第一次數學危機。
畢達哥拉斯學派信奉“萬物皆數”,他們認為宇宙間的萬物皆可公度,即表達為兩個整數之比。
根號2的出現讓畢達哥拉斯驚恐不安,這個邪惡的數字居然無法表達為任何兩個整數之比!
不存在的,根號2或者類似根號2的邪惡數字是絕對不存在的。
然而畢達哥拉斯的學生希帕蘇斯成工明瞭根號2的存在,無理數的概念因此誕生。
“無理”是相對於有理數而無理,無理數本身是合理的。
這就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那次數學危機,它因根號2及無理數而產生,史稱“第一次數學危機”。
“我非常滿意盧卡的答案。”沈奇走回到黑板前,說到:“等價交換,我將公佈我的年齡資訊。我今年21歲,再過幾個月滿22歲。”
“老天,我也是21歲,而我還在讀二年級!”斯蒂芬誇張的大喊大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斯蒂芬,科羅拉多大叔,當你23歲讀四年級的時候,同樣是23歲的奇,他有可能成為你的論文指導教授。”盧卡大膽預測了這麼一種情況。
盧狂年19歲,年輕代表著希望,他比那些20歲以上的老傢伙們更具潛力和年齡優勢。
“超級囉嗦的義大利人!”斯蒂芬來自科羅拉多州的一座五線小城市,是班上為數不多的美國本土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