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區域,汽車難以通行,科考隊的交通工具是馬和犛牛。
馬相當於“乘用車”,犛牛是“貨車”。
這幾十頭犛牛來自不同的家族,它們相互之間並不熟悉,在鄉領導的安排下這些犛牛臨時組成了一支運輸隊。
受驚後的犛牛野性大發,它們以家族為戰鬥單位打起了群架。
咔咔!
這是牛角對撞牛角的聲音,響徹高原。
沈奇、許洲等來自首都低海拔地區的科學工作者沒見過犛牛群大亂斗的混亂場面,一時手足無措。
犛牛是無可取代的高原運輸工具,如果因為打架死了傷了幾頭犛牛,將對中國科考工作造成難以挽回的巨大損失。
就在這危急時刻,只聽一聲清嘯,一位騎手殺了出來。
這位騎手威武雄壯,他頭頂氈帽,身披皮襖,肩挎獵槍,手中皮鞭,一副藏族獵人的打扮。
啪啪!
騎手甩鞭擊地,又吹了幾聲很有節奏感的口哨。
“啊喲嘿嚯!”騎手圍著犛牛群轉圈,發出某種帶有儀式感的吆喝。
一物降一物。
騎手這麼一套連招下來,犛牛們安靜了,混亂局勢得以控制。
沈奇與許洲會師,這支科考隊以燕大人員為主,地大也派出了相關專業的科考人員。
英勇馴服犛牛的藏族小夥子叫阿旺,他是鄂陵湖扎陵湖保護區的管理員,也是這支科考隊的嚮導。
“阿旺兄弟,好身手。”沈奇對藏族嚮導讚不絕口,並請教馴服犛牛的技巧。
阿旺傳授沈奇馴牛鞭法及相關口訣,沈奇默記心中。
科考隊騎馬趕牛一路西行,天色已晚便搭起帳篷過夜休息。
燕大和地大的聯合科考團隊是帶著任務來的,各專業的科學家們圍著篝火夜談,高原上的星空無比璀璨。
這群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對於乾旱缺水的中國西北地區來說是雪上加霜。
而人類對生態環境施加的不合理干預,則是近幾十年來三江源地區環境急劇惡化的重要原因。
“人禍,需要政府方面加強管理。而天災,需要我們這些做學問的人共同努力。”沈奇取犛牛糞放進篝火堆,在這裡最好用的能源就是犛牛糞。
“是啊,再不下決心改善生態環境,人類就完蛋了。”許洲裹緊襖子,現在是七月份盛夏,但高原的夜晚異常寒冷。
首都來的科學家們烤火談科學,阿旺聽不太懂專業知識,他扛著獵槍巡邏,既當嚮導又做保鏢。
“阿旺兄弟,過來坐坐吧。”沈奇朝阿旺揮揮手。
阿旺走到篝火邊,顯的有些拘束,這群人裡就他文化程度最低。
“阿旺兄弟,你對高原最熟悉,給我們講講這裡的故事吧。”沈奇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