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提出“一路一帶”的中國完成了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過渡,龍芯處理器佔領國際CPU市場超過30%的份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大量佔據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國國內汽車擁有量超過600輛/每千人。
2024年,韓國、朝鮮結成韓朝自由經濟體,美國從韓國撤軍,東北亞再無戰事。
2028年,美國的GDP總量依舊是全球第一,中國以微弱差距位列第二,韓朝自由經濟體GDP總量排名全球第八,韓朝統一進入了關鍵階段,“大朝鮮民國”呼之欲出。
中國的第三個航母編隊建成,中國海軍全面控制釣魚島,宣佈釣魚島為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固有領土。中國外交部希望日方保持克制,避免衝突升級。
最終中日雙方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了爭端,日ben承認釣魚島屬於中國,中國支援日ben收回北方四島之主權。
俄羅斯遠東的中國移民首次超過俄羅斯族,俄羅斯遠東地區成為半中國化地區,中國對此地區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俄羅斯人口繼續衰退,經濟影響力甚微,導致俄羅斯對遠東地區的控制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國崛起”等口號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為中國已經崛起了。
在21世紀20年代的末期,中國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實力已位於世界前列,但是,中國也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環境惡化。
戈壁沙漠面積持續擴大,中國北方地區的霧霾越來越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只增不減。
環境惡化是全球性的問題,南北兩極的冰川不斷融化,海平面逐年升高,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一些島嶼消失在海洋中,北極熊僅剩不到一千頭、瀕臨滅絕,活動在南極海域的最後一隻黃眼企鵝於2028年1月死亡,此物種宣告滅絕。
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大氣汙染難以根治,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地球病了,如果繼續這麼病下去,地球上的一些物種將持續消亡甚至人類。
科幻片中的場景在現實中一幕幕上演,地球的生態系統還能撐多久,牽掛著每位科學家的心。
如果地球撐不住了,人類將何去何從?
科學家們將目光瞄準了太空。
中國空間站“天宮號”於2022年正式運營,已在太空中順利運營了7年。伽利略、GPS在中國成為純民用,中國軍方全部採用北斗系統
嫦娥系列探測器已多次完成月球探測任務,中國早已具備載人登陸月球的核心技術實力,之所以還沒有中國宇航員登陸月球,具體原因不詳。
上個月,美國的載人飛行器離開地球飛往火星,科幻《火星救援》中所描述的人類登陸火星的壯舉即將變為現實。
“爸爸,我們去哪兒?”沈諾菲在幼兒園門口好奇的問到。
“諾菲,這個假期我們去外地看星星,你想看星星嗎?”沈奇給諾菲戴上口罩,今天的霧霾太嚴重了。
五一假期即將來臨,幼兒園放了一個星期的假,家長們放假,孩子們放假,老師們也有權利享受法定節假日。
西城威華幼兒園給家長和孩子們佈置了非強迫性作業,建議家長們利用這個假期帶著孩子們來一次親子游,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開拓孩子們的眼界。
“看星星,好的呀。”諾菲表示很開心,她生在首都,長在首都,從沒見過霧霾之上那片璀璨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