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74章 一二三

首都連著下了幾天的雨,潮溼的空氣從窗外湧進沈奇的辦公室。

畢業季的燕大,本科生們忙於畢業論文。

沈奇的工作看似和普通的理工科學生沒什麼區別,建座標,曲線平滑修正,提取節點,做各種平均,比較,作圖,輸入,計算,再輸入,再計算,繼續輸入,生成模型。

數千個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被輸入,衍生出的數萬個矩陣築起新的長城,因果律模型的雛形呼之欲出,它如同一座巨型城市,閃爍著藍光的座標分割出許多“街區”,天空中的曲線交織密佈宛如七彩祥雲。

各種顏色的細小箭頭按照某種規律不停的運動,熵,邊界,混沌,散度和渦度,重建與崩塌,標度性和普適性,特殊性和機率性,不再迷航的湍流孤子,龐大繁雜的各種元素融匯在一起,千絲萬縷的聯絡遵從最嚴謹的公式和方程。

沈奇正在乾的事情幾乎已觸及到人類數學和物理知識的巔峰。

有幾個人,沈奇必須對他們表達敬意。

一是萊布尼茨,二是海森堡,三是龐加萊,四是沈奇。

可操作的因果律模型生成中,1%……2%……3%……7%,5月12日整整一天,進度條只讀到7%。

“看來我需要申請一臺生物電腦了。”

沈奇保持電腦開機狀態,離開辦公室,鎖好門。

這麼重要的研究成果,萬一被別人竊取了咋整?

沒關係,沈奇相信除了他之外沒人能看懂並學會使用他的終極模型。

次日,沈奇還真寫了份了申請報告提交給科學院計算機中心。

科學院計算機中心在生物專家的幫助下,將克隆出的猴腦組織應用於生物計算機的研發,並做出了樣機。

沈奇申請的是猴腦生物計算機樣機,他需要這玩意,這玩意比超算更快。

5月底,沈奇的常規計算機終於讀完了可操作的因果律模型100%進度條。

電腦桌面上多了個圖示,沈奇將它命名為“一二三”1.0版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二三”1.0版本是個程式,基於因果律模型所產生的推演終端程式。

啟動“一二三”需要應答一段指令,指令隨機生成,生成原則是沈奇自己創造的,除了他本人之外沒人可以操作“一二三”。

想象不可能憑空產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必有接地氣的現實原型。

起因推演結果,這是沈奇賦予“一二三”的核心設計思想。

用科學語言解釋,起因就是原始資料,資料樣本越多越精確,推演出的結果越準確。

沈奇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他興奮的搓搓手,令人激動的時刻即將到來。

點開“一二三”,沈奇輸入了從FAST複製而來的全部原始資料,射電源影象,H2CO脈澤與H2CO吸收線的譜,蝴蝶星雲的射電核及高強度射電瓣邊緣,各種演算法自動生成的蝴蝶星雲輪廓線……這些來自FAST的資料有2T多。

然後,沈奇輸入了他自己收集的資料,這些資料來自人們已探測到的中子星和黑洞,以及暗物質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