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13章 搞科研,爆更大法好

最近一段時間,學術界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沈奇科研中心以每天平均發表3篇論文的效率,在一個月內發表了近百篇論文!

節選一些有代表性的論文如下:

《一種新型的重排反應》,第一作者賀琳,第二作者曹凡,通訊作者沈奇。發表於《美國化學會雜誌》,該期刊最新IF為15.872。

《基於一種新型重排反應的化合物動力學研究》,第一作者沈奇,第二作者張蔚然,第三作者夏龍鑫,通訊作者肖銘。發表於《德國應化》,該期刊最新IF為11.903。

《康舒恩的合成工藝改進》,第一作者鄢駿,第二作者沈奇,通訊作者程浩南。發表於《柳葉刀》,該期刊最新IF為33.726。

《簡述:大元環化合物的開發方向》,只有一個作者,沈奇。發表於《自然》,該期刊最新IF達42.168。

《關於弛豫法在雙開口泡膜中的新型應用研究》,第一作者湯元,第二作者沈金寶,通訊作者沈奇。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該期刊最新IF為7.672。

《新型金屬塑膠的研究與應用》,第一作者程夕,第二作者馬文博,第三作者沈奇,通訊作者劉野。發表於《今日物理》,該期刊最新IF為6.332。

《黑洞資訊悖論之我見》,只有一個作者,沈奇。發表於《科學》,該期刊最新IF為31.781。這期《科學》上只有一篇文章,就是沈奇的這篇《黑洞資訊悖論之我見》,,屬於個人專刊性質。

《常微分方程有限或無窮多個正解的最新研究》,第一作者周雨安,第二作者王瑞明,通訊作者沈奇。發表於《數學學報》,該期刊最新IF為3.476。

《代數幾何中的演算法問題》,第一作者李真強,第二作者沈奇,通訊作者胡波。發表於《數學年刊》,該期刊最新IF為4.011。

……

與一篇論文對應的是一個科研專案。

沈奇科研中心在一個月內發表了近百篇論文,意味著他們中心一個月內解決了近百個科研專案?

當然了,一個科研專案也可以分解為若干篇論文。

即便考慮到分論文,沈奇科研中心也在最近一個月內搞定了幾十個科研專案?

這太人吃驚了!

沈奇科研中心的別稱是沈奇論文批發中心嗎?

近百篇論文的署名欄中,全都有沈奇的名字。

一作、二作、三作、通訊作者,沈奇換著來。

你可以理解為,沈奇在一個月內獨自撰稿或與人合作撰稿,共發表了近百篇論文。

這近百篇論文,幾乎都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

學術界的朋友對這個震驚的訊息進行了研究。

一篇論文,不可能今天寫完,明天就發表。

做專案、寫論文,最少也得幾個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