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16章 黑洞資訊悖論之我見

基於這個理論性的主要成果,衍生了許多應用性的次級研究成果,包括一種新型石墨烯奈米複合薄膜、鐵硼基非晶合等等。

洛瑞等英國朋友順著湯元的目光望向牆壁上的沈奇照片,虔誠的拜了拜,然後繼續與湯元交流具體的學術課題。

湯元帶著英國朋友移步中心咖啡廳,大家喝著咖啡談笑風生。

另一個場地,沈奇仍在與英國學術代表團主力部隊洽談,目前談的還是物理。

“沈教授,你發表於《科學》上的專題文章《黑洞資訊悖論之我見》,可以說是爆炸性的。”一位紅髮白人小老頭神情激動的說到,講到動情之處竟口吐白沫、眼珠爆漲。

“韋斯特院士,你為何不坐下來說話?”沈奇微微笑道,做了個請坐的手勢。

韋斯特院士是英國皇家科學院的院士,他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他在美國讀博時的導師是大名鼎鼎的基普索恩。

諾蘭導演拍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所請的科學顧問就是索恩。

索恩是當代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是諾物得主,現已90歲高齡,在美國安度晚年。

根據量子理論,資訊無論是粒子運動或是油墨顆粒組成檔案,是不會從宇宙中消失的。

但是基普索恩、斯蒂芬霍金等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把一本百科全書扔進黑洞中,將會發生什麼事?

基普索恩、斯蒂芬霍金給出的解答是:百科全書將消失在黑洞中,任何形式的資訊都將消失在黑洞中。

這無疑與量子理論產生了矛盾,這便是“黑洞資訊悖論”,物理學未解謎題之一。

量子理論的奠基人早已不在人世,“黑洞資訊悖論”的提出者,如今活著的只剩風燭殘年的索恩教授一人。

不管是量子理論的支持者,還是“黑洞資訊悖論”的信徒,他們都無法在實驗上證明自己的猜想。

畢竟在現實宇宙裡,沒有一個地球人或者地球人發明的探測器進入黑洞並將黑洞裡的東西傳遞出來。

黑洞視界之內,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鬼知道啊!

理論物理學家的爭吵似乎難分高下。

那麼沈奇發表的文章《黑洞資訊悖論之我見》,又提出了怎樣的新觀點和新見解呢?

這正是索恩的弟子韋斯特院士口吐白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