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術代表團已經離開首都去了魔都,韋斯特院士卻依然留在首都。
英國小老頭很固執,他堅持自己的學術思想。
即便沙東東向韋斯特展示了沈奇做的數學模型,韋斯特還是認為資訊會消失在黑洞裡。
沈奇完全不用搭理韋斯特,但他意識到一個問題,系統並未承認他完成了物理14級升15級的任務。
黑洞資訊悖論,正是這個關鍵任務。
在現實世界,韋斯特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一群物理學家跟韋斯特站在同一戰線,質疑沈奇發表的《黑洞資訊悖論之我見》。
鑑於以上原因,沈奇對韋斯特說:“我將透過一個實驗,來證明‘量子至上、資訊輪迴’的觀點。”
“計算機模擬實驗?”韋斯特問到。
沈奇答道:“不,真實的實驗。”
“人類目前在理論上只能造出微型黑洞。”
“微型黑洞足夠了。”
“我願成為沈教授的先鋒,去說服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撞出黑洞。”
“去吧。”
“撞出黑洞之後,你將怎麼操作?人造黑洞存在的時間不會超過1秒鐘。”
“我會給出一套詳細的實驗方法。”
“祝你好運。”
“也祝你好運。”
三日之後,沈奇在燕大報告廳進行公開報告,現場來了許多媒體。
“大家好,我是沈奇。”
“我在《黑洞資訊悖論之我見》一文中提出了‘量子至上、資訊輪迴’的概念,有人支援,有人反對。”
“所以我將透過最傳統的科學方法來證明我的猜想做實驗。”
“為了證明資訊不會徹底消失在黑洞中,我們當然需要一個黑洞。”
“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在26000光年之外,我想去那裡做實驗,但是去不了。”
“故而我們將以人造黑洞替代天然黑洞。”
“世界範圍內有能力撞出人造微型黑洞的科學機構只有一家,即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我希望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能給予配合,這次‘量子至上、資訊輪迴’的實驗費用,將全部由沈奇科研中心承擔。”
“撞出人造微型黑洞之後,我們將透過波函式把資訊輸入黑洞,以證明我的猜想成立,或者被推翻。”
“整個實驗的步驟流程示意圖請看大螢幕。”
“關於這次實驗的安全性,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絕對安全。”
“人造微型黑洞產生的能量遠小於宇宙射線對地球產生的能量,而我們的地球在宇宙射線的衝擊下已經安然無恙的存在了幾十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