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690章 人固有一死

宣言提出,在人類基因資料的採集工作中須遵守知情和自願原則,在處理人類基因資料時須尊重個人的隱私權,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個人資訊。

在1997年,上映了一部科幻電影《千鈞一髮》,該片預測了未來人類社會的運作模式,即基因決定命運。

該片設定了這麼一個未來環境:在若干年後,再也沒有種族歧視、膚色歧視、性別歧視,只有基因歧視。基因有缺陷的人只能去當清潔工,基因優秀的人方有資格在重要的崗位上施展才華。

在1953年,沃森、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這一發現與核裂變、登月並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

既然偉大,何來歧視?

基因有缺陷就該被歧視嗎?

該或者不該,由人民群眾說了算。

沈奇對他的五位博士研究生說到:“我們每個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基因測序結果,我們無權窺探他人的基因資料,除非那個人主動分享。”

空氣安靜了幾秒鐘。

然後最先開口的是韓猛:“我自願向沈主任以及各位兄弟,公開我的基因測序結果。”

沈奇問到:“想好了?”

韓猛毅然決然的說:“想好了。”

韓猛隨即公開了他的基因測序結果。

沈奇及其他幾個博士研究生看到韓猛的基因測序結果後,一言不發。

韓猛的基因測序結果並不理想,所以其他人選擇保持沉默。

“我的基因有缺陷。”韓猛倒是坦然,他說到:“我回國是因為我父親去世,我回來處理他的喪事,這也使我躲過了加拿大警方的逮捕。我父親死於前列腺癌,所以我患上癌症的機率是我父親的兩到三倍。”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你的一級直系親屬即父母親、兄弟姐妹患有心血管疾病,你得此病的機率將增加一倍。如果一級直系親屬患上了大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則你得這些癌症的機率增加到兩至三倍。哮喘、糖尿病、血友病、骨質疏鬆、精神分裂症的情況也差不多。

父親因為癌症去世,韓猛承受著喪父之痛。

而韓猛自己亦有較高機率患上癌症。

基因測序結果揭示了一切。

坦然面對這個結果,需要極大的勇氣。

其他人也不知道該說些啥以安慰韓猛。

韓猛問沈奇:“根據我的基因測序結果,能算出準確的數字嗎?”

“可以。”沈奇很有信心的說到。

數學派上了用場,操縱數學的是當今最傑出的數學家。

在沈奇開展精確計算的間隙,韓猛反倒勸慰起他的幾個兄弟:“我們的本質,無非就是一大簇雙螺旋結構。人死了,這些結構將終止執行,化學反應不再發生,僅此而已。”

韓猛這話說的很科學,卻也聽上去比較殘酷。

或許殘酷亦是科學的一部分吧。

沈奇完成了計算,數學為殘酷的科學添磚加瓦。

計算結果如下:

“韓猛,男,27歲。

患上前列腺癌的機率為82.1%,患上心臟衰竭、糖尿病、重度抑鬱症的機率分別為56.2%、44.3%、23.9%,以及……

以上資料,僅從自然遺傳角度進行計算,未加入外部環境因素造成的基因突變因子。”

沈奇的計算結果很清晰的給出了一個結論:韓猛遲早是要掛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