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1章 你是總統閨女,你牛!

躺在酒店軟和的床上,想著明天上午的一個重要會晤,趙國陽就是睡意全無。

其實這一次來桑巴國,除了和蘇珊娜商量一下“Sunmoonstar商貿公司”未來的發展思路之外,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行程,就是和桑巴航空工業公司高層的會晤。

一直以來,趙國陽對華夏航空工業這一塊的發展,都是很上心。

因為有著重生經歷的他知道,未來世界工業最先進水平的體現,肯定是在航空技術上。

說起來,華夏的航空工業發展雖然起步晚,但是早期的發展還是很有一些成效的。

70年代初的時候,國家就決定上馬“708工程”。

隨後,代號“運十”的飛機開始進入研製階段。

當時全國統一部署,從各地有關單位向松江市調集了600多名技術人員,著手設計。

經過三四年的時候,技術人員們終於完成了全部的設計圖紙,並於1976年完成靜力試驗機制造。

隨後又花了四年時間,國家終於在1980年的時候,完成飛行機制造,並試飛成功。

“運十”誕生之後,為華夏的空中運輸這一塊,還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

其先後轉場試飛到達全國九大城市,並多次飛抵邊疆運送物資。

然而,因為成本太過高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運十”最終於1985年停飛。

而正是從那一刻開始,華夏民用航空的發展,就變得非常緩慢了。

因為重生過一次的關係,趙國陽對華夏民用航空發展的這段歷史,是如數家珍。

在他看來,華夏的航空技術曾經在世界上處於比較領先的水平。

否則的話,也不可能有“運十”這樣劃時代的產品問世。

更為關鍵的是,“運十”的成功試製,實際上帶動了一大批相關產業的發展。

當年為了給“運十”配套,松江市僅電子廠就成立了三十多個。

正因為有相關產業配套,“運十”才能夠完全國產化,並且完全擁有可以和國外頂尖飛機制造商抗衡的實力。

“運十”的發動機問世之後,甚至連波音公司都被震撼過。

要知道,航空發動機向來被稱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它並不僅是因為製造難度大,更在於需要雄厚的工業基礎支撐。

“運十”的發動機能夠讓波音這樣的飛機制造巨頭動容,已經非常說明問題了。

然而,“運十”雖然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卻也是建立在全國的支援之下才能做到的。

因為單憑一家飛機制造公司,是無法自行完成機體、裝置、系統的生產的。

當初國家和松江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是為了“運十”的誕生。

細細算下來的話,一臺“運十”的成本,甚至要遠高於波音747。

這樣的超大投入,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是終究是走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