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6章 開始

“這有什麼好恐怖的。”希北風道:“不過就是監獄和死刑。”

“這還不夠恐怖嗎?”解諸道:“只是因為不同,就得被關到監獄,被處以死刑。”

“不同,不代表不和。”

希北風道:“我們向來是講究和而不同,對於那些不同,還不想和的,那就只能以多數對少數進行懲罰了。不過那也不算什麼吧,本來就是他們犯了錯,傷害了別人,這個時候你去懲罰一下他們,難道不是一種公道嗎?”

“結果,多數對少數的懲罰,難道不是一種暴力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對啊,就是暴力,以暴制暴。要知道,他們犯錯的時候,也是用暴力,那麼懲罰他們的時候,憑什麼不能用暴力呢?既然他們喜歡叢林法則,那就讓他們見識一下更為高階的叢林法則。”

“結果,還是叢林法則?”解諸道。

希北風道:“這個有什麼錯誤嗎?本來大自然就是這個樣子,讓叢林法則變得更加符合社會,才是正道,才是我們社會發展這麼多年後發展出來的法。”

“就連法,都是建立在那種法則之上,難道不是一種虛偽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這難道不該說是人類的大智慧嗎?只有愚昧的人才會去探討,這種形式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對於人類社會而言,這是正確的,甚至對於真正的叢林而言,這種法其實也存在,只不過沒有像人類這樣,變成確鑿的文字,更沒有合理的審判制度,合理的懲罰制度。”

“這種建立在不合理上的合理,恐怕才是最大不合理吧?”解諸道。

希北風道:“為什麼要覺得以前的叢林法則不合理呢?”

“難道……”解諸道:“好吧,似乎叢林法則才是最大的道理。”

希北風道:“那從叢林法則演變出來的法,不就更為合理了嗎?”

“不,非要這麼說的話,從叢林法則演變出來的法,才是最大的不合理。”解諸道:“為什麼會演變出一個表面完全不同,實際上卻在根本上完全一致的東西呢?”

希北風道:“初中就該學到這個知識了,這是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力,但這有什麼呢?很合理啊,本來叢林也是這個樣子的。弱小就該被兼併,被殺戮。那麼少數對多數,就是弱小,以這個弱小去攻擊強大,去挑釁法,那就是找死啊。”

“這麼說起來,那些人被懲罰不是因為罪。”解諸道。

希北風道:“表面上看是讓他們受到應有的懲罰,讓受害者得到慰藉,但是實際上呢,這些人不過是破壞了多數人認可的法則,懲罰他們的也並不是受害者,而是名為多數人的組織。”

“這麼說,一直以來,受害者都是自作多情了。”解諸道。

希北風道:“當然,也不是,畢竟受害者也是多數人中的一個,只不過,受害者剛好是多數人中被傷害的一個。這個時候,多數人的組織,站出來為他討回公道,難道不也是一個車道理嗎?”

“那最後,根本上呢?”解諸道。

希北風道:“犯法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受害者得到了慰藉,而更重要的是,多數人建立起來的法則,得到了維護。”

“這麼說,真的好嗎?”解諸道。

希北風道:“事實,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這樣說,對受害者來說,是不是有點……”解諸道。

希北風道:“有點殘酷,何止有點殘酷呢?可以說,根本就是沒有人性。受害者以為,那是為自己討回公道,但實際上,只是成為多數人維護法則的武器之一,成為了一個證據。”

“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說,還真是無情啊。”解諸道。

希北風道:“但是,受害者得到了慰藉,犯法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也是受害者所希望的吧?利益是一致的,那麼可以說法則是利用了受害者,也可以說受害者藉助了法則,藉助了大多數人的力量,讓犯法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也就是說,爛賬,算不清楚了?”解諸道。

希北風道:“確實已經算不清楚了,就像我所說的大智慧,人類社會演變至今,很多的因已經變成了果,而很多的果又重新變成了因,有些時候,某些事物乃至於人,既是因又是果,身上兼備兩種屬性,根本算不清楚到底是因還是果,唯一能肯定的是,這個社會的多數人,都是希望這個社會,變得更適合大家生存。僅此而已。”

“僅此而已?”解諸道:“話說的真的很輕松。”

希北風道:“這種不負責的說法,大概也是一種智慧吧。但我覺得,盲目地隨著這種智慧去行動,不如擁有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抉擇,最後失敗來得更讓人痛快。”

“我記得你可是說過,寧願放棄後成功,而不是拼命後發現當初是一錯再錯的。”解諸道。

希北風道:“誰知道,我這種分分鐘翻供的行為,是不是也是一種智慧呢?咱們看下一則論語吧。”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孔子說:“完了,我還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而又能從內心責備自己的人。”

“這話完全可以說明,人都是自大的。”解諸道。

希北風道:“包括你我,所以,我即便發現自己的錯誤,也會認為大概是這個世界的錯,然而減輕自己的罪惡感。”

“這才是正常人該有的思維吧,反而一味地去檢討自己的人,我覺得才大有問題。”解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