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 第65章

◇ 第65章

h獨立國的春季短暫如夢,轉眼間,寒風凜冽的冬季已悄然來臨。

柯德的罰款已提前全數繳清。

自從接手柯德,程書懿沒給自己喘息的時間。他迅速調整策略,從獵頭公司挖來幾位專業管理人士——原先的領導層大多是程絳的舊部,要麼“空有其名”,要麼暗地裡中飽私囊。

他接手第二個月,便讓人力資源部召開了一次會議,桌上擺著厚厚一疊調查報告——採購部經理虛報發票套現,研發部總監把專案外包給自己的殼公司……他沒留情面,直接裁掉七個高管。

要救這艘搖搖欲墜的船,光靠魄力不夠,還得學會怎麼掌舵。

為此,他報讀了附近一所大學的金融管理課程。那所學校不算頂尖,但實用派師資聞名,專為在職高管開設夜間班。

他每週三、五晚上七點準時出現在教室,穿著低調的毛衫和風衣,混在一群三十多歲的職場人中間。

他的筆記本總是記得最滿的,頁邊全是紅筆標註的問題:現金流模型、債務重組、期權定價……

一次小組作業,他跟幾個同學熬夜做ppt,主題是“危機中的企業重整”,他拿柯德的真實資料改了改,組員們直呼:“這案例也太硬核了吧?”

他只好笑笑說:“隨便寫的,別當真。”

課後,他常留下來纏著助教討論案例,手機備忘錄裡塞滿了零散的知識點。

他不是天生的管理者,但他可以學。

這年冬天,柯德沒倒,還喘了口氣,而他手裡的筆記,已經累積了五六本。

公司內部漸漸察覺,這位新上任的“程總”並不是個擺設。

這位程總可以批檔案到淩晨兩點,第二天照常開會,眼下的青黑遮都遮不住。一次股東會上,有人拿舊資料挑刺,他不假思索地說出準確的報表資料:“去年第四季度,虧損十二億,今年同期,盈利兩千萬——諸位要不要再翻翻賬?”對方訕訕閉嘴,屋裡的氣氛瞬間變了。

老股東們的態度也悄然轉變,不再將他視作“暫時的領導”,而是開始正視這個新掌權者——不因他是程絳的兒子,而是因為他讓柯德從危機中活了過來,並且有了起色。

外界的風向同樣在變化。供應商們最初對柯德的調整保持觀望,然而,當他們發現柯德的新運營策略更有利於保障供應市場權益時,態度立刻發生了轉變,變得格外熱絡起來。

程書懿逐漸適應了新生活的節奏,忙碌中找到了一點平衡。

他開始在各種場合遊走,社交不再是硬著頭皮應付,而是慢慢變得遊刃有餘。

漸漸地,他結識了一些同行業的熟面孔,甚至能稱得上“朋友”——那些在酒會上碰杯、在會議間隙閑聊的人,彼此交換名片,偶爾互通個行業訊息。

最近,他跟柯德矽片供應商艾森卓能源的鄔君沅走得近了些。兩人年紀相仿,都是二十出頭,接手家族企業的時間也不長,在各自的領域摸索前行。

他們最初是在大學的自習室認識的。程書懿每週上完夜課,總會留下來複習,桌上攤開筆記本,旁邊放著喝了一半的咖啡。鄔君沅則是這裡的常客,正攻讀金融碩士,桌前堆滿了論文初稿和教材。

她第一次注意到程書懿,是因為他皺著眉翻閱一本《企業估值》,嘴裡嘀咕著:“折現率怎麼又算錯了?”

她忍不住湊過去,低聲提醒:“你這個公式少除了一項,我幫你看看?”

程書懿愣了一下,隨即把筆記本遞了過去。兩人簡單交流幾句,算對了資料,也就順勢熟絡了起來。

鄔君沅性格爽朗,做事細致。

程書懿有次問她如何評估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她直接掏出手機,翻出艾森卓的採購報表,邊劃重點邊講:“你看這兒,原材料成本佔大頭,但下游需求稍有波動,議價空間就被壓縮——你們柯德不也一樣?”他聽完若有所思,回去便讓採購部調整了策略。

她知道程書懿的“事跡”——從聯姻破裂到接手柯德的風雨飄搖,外界傳得沸沸揚揚。

她曾私下感嘆:“程書懿,你真的很厲害,那麼大的窟窿都扛下來了,換我早跑了。”

他只是淡淡一笑,答道:“沒得選,硬上而已。”

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關系自然,不刻意。各自忙碌,偶爾在自習室碰見,就隨意聊上幾句。

在某些商業場合,他們也會搭伴同行,半個“搭子”的默契慢慢形成。

上個月的行業酒會,主辦方是個一個半導體巨頭。剛入場,鄔君沅低聲提醒:“左邊那個胖子是你們下游客戶,最近在找新供應商,別搭理他。”程書懿微不可察地點了下頭,果然避開了對方的寒暄。

之後,一個投資人上前試探性地攀談,她順勢幫他打圓場,三兩句便把話題引向新能源趨勢,輕松化解了局面。

散場時,程書懿輕聲道:“今晚多謝。”

鄔君沅擺擺手,“小事。”

雖然艾森卓和柯德有業務往來,但她從不借此壓價,報價單照談不誤。

一回談判結束後,她笑著調侃:“程總,你這刀砍得夠狠,回去我爸又得給我開大會了。”

兩人對視一眼,忍不住笑出聲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