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章 奇士鬥酒

又有一人問道:“師父將如何處理這孩子。”全真教中男多女少,更是清修之地,如若要養一個孩子,著實不太方便。

中年道士又微微嘆了口氣,道:“我本來打算將這孩兒託給活死人墓照料,但她沒有答應,就抱回來了。”

眾人一聽活死人墓,臉色都不太好看,想那活死人墓與全真教已經十幾年老死不相往來了。掌教與它的前主人又有一段難言的往事,想來也不會答應的。

隨後話題轉移到了教中事務中去,那小人兒昨夜受驚不小,也沒吃飯,身體甚是疲累,聽著一群道士嘰裡呱啦說著一些半懂不懂的話,兀自沉沉睡去。

也許是眼下兵荒馬亂實在是找不到值得託付的人家,也許是那中年道士自覺昨夜晚去一步沒能救得這孩子的父母心懷愧疚和遺憾,自從孩子被抱回來之後,他也不再打算把她送出去了,留在身邊親自照料撫養。

這中年道士自己沒結婚就出家了,根本沒有照顧嬰兒的經驗。門下七個弟子也都沒這方面經驗可談。還好這孩子帶著省心,否則這一教之長的日子可真是不好過,傳出去不免讓人笑話。

教中事務以前大都是那七個徒弟處理,掌教則常年閉關清修。可自從掌教把這個孩子帶回來後,弟子們就看著自家師父一不清修了,二不練功了,一天天的圍著個孩子轉,一老一小在全真教後山縱享“天倫之樂”,都很是詫異。不過掌教的私事他們也不便多問,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不怪掌教如此喜愛她,這孩子的表現也著實是乖巧聰明,很多事情自己就能幹,一點也不讓人操心,還時不時的想些主意逗著別人玩兒。別說掌教,就是那七位教中主事也都大為喜歡她。

有時掌教要打坐練功,清修幾日。七個管事中如有在教中的,就將孩子接去代看幾日。有時他們若有人出教處理事務,回來也會帶一些山下城裡好玩兒的物件給她。

但全真教總歸是清修之地,也不好太過放縱,因此這孩子也只是和掌教一起住在後山,除了掌教和七個主事之外,其他弟子很少能夠見到她。

小人兒不知救她那掌教的姓名,古代人禮法嚴苛,對於長輩一定要用敬稱,掌教的名諱平日裡也沒人敢直撥出來,自己也不方便直接開口問。

她還是從某個主事那裡得知救命恩人的姓氏的,掌教姓“王”。於是便以“王爺爺”相稱。

至於那七個掌教弟子,她也是隻知道姓,整日裡“馬叔叔,邱叔叔,譚伯伯,王伯伯,郝伯伯,劉叔叔,孫姑姑”的叫,不知道大名也無妨,反正也不礙著什麼。

很快,小人兒的“天資聰穎”就被王掌教發覺。

於是王掌教很早便給她開蒙。王掌教出家以前是富家子弟,學的是四書五經,滿口的仁義道德,因此給孩子開蒙也是按照自己小時候的那一套來。

在她三歲時,開始以《詩經》教習漢字。畢竟是三歲的孩子,對於其中詩歌的意義倒不大強求,只是以此為認字習字的教材。

但隨著反複誦讀和默寫,以及他細心的解說,再加上這孩子本就“與眾不同”的聰明,兩年後,一本《詩經》就已能背的滾瓜爛熟了,而且意思竟也都懂的!

這讓所有人都驚嘆於這小孩兒的理解力。

在王掌教的悉心教導下,小人兒一手正楷也是寫的有模有樣。

至於為何要選《詩經》為開蒙教材,王道長沒有對她說過,但平日裡常常聽他道:“欲知百姓康樂,讀詩三百;欲知百姓疾苦,亦讀詩三百。”等等言語,神情中似有惶然。

饒是那小孩兒再早慧也不可能知道他這是所謂何事了,其實,皆因為那王道長出家前曾是抗金義士,屢次抗金失敗後,感嘆世事無望,這才出家為道,因此平日裡常有喟嘆,這些都未曾對小孩兒說過。

冬去春來,日複一日,轉眼已是四年,如今那小孩兒已經五歲。

四年中,王老道與這孩子同住全真教後山,一老一小,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王道長至於這孩子,猶如再生父母一般。

王道長看上去只有四十餘歲的樣子,其實早已年過半百,只因他內功深厚,才讓容顏看上去年輕了幾歲。自從四年前從華山回到教中後,他的內傷就一直未好,已經落下病根了,時時調理也不見效果,想來時日無多了。本來他想著這世上也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事了,撒手西去也沒有遺憾,但和這孩子相處了四年,感情漸生,心裡面竟又多了個牽掛,不忍離去。

這一日,一大一小又像平日一般在屋外樹下石桌上寫字,他們所住的屋子隱在全真教後山,除了一座小宅院外,四周都是層林盡染的終南山自然景色,山水清俊,綠樹蒼蒼,早上有晨霧升起時更是雲深霧繞,仿若仙境。

石桌上擺了兩張白紙,一方硯臺,兩人一左一右各自正寫著大字。

小的那個寫的是一首《卷耳》,大的那個則寫著一首《式微》。

小人兒玉雪可愛,大人道袍飄飄,風姿颯爽,兩人一同站在一顆迎客松下,神態專注安詳,氛圍和諧靜謐,此等情景,真如畫中一般。

突然,一聲輕笑打破了氛圍,只見不遠處一個灰布袍子的僧人施施然向二人走來。

這和尚頭上有六個戒疤,顯然是已經出家受過戒了的,卻沒穿僧衣,只是穿著一件普通的灰布袍子。

道人放下筆,抬眼端詳半晌,並不認得,繞過石桌,拱手道:“敢問高僧姓名?來此何事?”

這全真教乃武學勝地,各處自然防護得當,這和尚能神不知鬼不覺的來到掌教居住的後山,可見其功夫了得。

王道長武功天下一流,對他的走近卻不曾察覺,細看上去,竟驚奇的發現感覺不到對方身上有一點兒功力!

通常情況下這只能說明兩種情況,一是此人根本沒有武功,二是此人武功遠遠高於自己,因此自己才察覺不出。因此,從這和尚能不驚動一草一木就能在全真教來去自如的本事來看,顯然是後者了。

高人來訪,善惡未分,王掌教不得不小心提防著。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猜出來王掌教是誰了嗎?

這個應該很好猜吧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