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章 治心與救身

華佗聽到劉備為了方便天下學子求學,而設立官辦學宮,心裡大為贊同,常年四處奔走,見多了民間疾苦,家中貧寒而天資卓越之輩,皆因求學無門而抱憾終身。

自己身為醫道中人,傳授不了聖人學說,最多也只能擇一二有心岐黃之道的人,收為徒弟傳下些醫術。此輩人物若是能有幸入學,修習聖人之道,日後定然能成為朝廷的棟樑。

華佗沉吟片刻後問道:“如有家中貧寒,然天資不俗之人,欲前來求學,卻無錢財又當如何?”

“但凡欲入學者,皆需經過考核,能過教授考核者,方可為官學之中正式弟子,正式弟子日常食宿所需,皆由我冀州官府承擔。”張虎回答道。

“若是學成之後,不願留在冀州效力,欲返鄉轉投他人門下,使君可願放行?”華佗又問道。

“備設此學宮之本意,欲使吾師之學問,得以廣傳天下,以求能教授出更多的才智之士,並不拘於冀州一地,學成者可去留自便,備必不強求。”劉備斷然回答道。

“張將軍談起學館之事,可是想勸我留下來授徒?”華佗有些明白張虎的意思,心中微微有些意動。

張虎向華佗點了點頭。

華佗多年行醫,深知以一人之力難救萬民,若是能將自己一身所學,廣傳天下,則能活之人是千倍萬倍。雖然曾經收過幾個徒弟,然師徒幾人,又能救下幾人?若是有遭一日自己大限到時,這身醫術豈不失傳?

“此事恐怕不易,醫巫乃是賤業,不比聖人學術,老朽如何能與盧公同堂授課?”華佗方才心動,卻隨即又想起,醫道不過是上不得檯面的技藝,自前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聖人學說一家獨大,醫巫不過是旁門左道,九流之輩罷了。

“先生此言差亦,聖人之道乃是教化萬民,岐黃之道則是救治萬民,皆是能解眾生苦難之術,一則治心,一則救身,有身無心者愚,有心無身者死,二者如何能出分高下。”張虎作為現代人,當然是不贊成除了聖人學說以外都是不入流的學問,那自己學的兵家又算得了什麼?

“將軍高論,然世間之人多愚,又有幾人能如將軍這般見識。”華佗見張虎言辭之中對醫道極為重視,心中非常敬佩,卻又苦於世人思想陳腐,若是將醫道與聖人學說並列,則必然遭人詬病,自己名聲受損事小,若是累及盧植及劉備則是不妥。

盧植和劉備聽著二人的談話,都陷入了沉思,當今天下儒道昌盛,百家學說早已沒落。若非法家改頭換面,披上儒家外皮,而儒家又需要法家助其治國,才算容忍其存在;兵家乃是國之重器,為立國之本;而人食五穀,災病自生,實在離不開醫家之外,其他各家均被打壓的幾乎滅絕。

農家本就存在田間,不曾擠身於朝堂,反倒僥倖存活,墨家容身百業之間,只是不再彰顯而已,其他如陰陽家、雜家則遠遁山林之中避世求存。

或者準確的說,百家學徒都會去兼修儒家,只是側重不同罷了,法家修儒家以求立身朝堂施展抱負,兵家者如盧植之輩,即是大儒又是將領,醫家如張仲景、農家如棗祗等人,皆是兼修儒學以求託身朝堂之上。

簡單說你想當官就必須學聖人學說,精通儒家文化後才有資格當官,至於當官後你說你還會其他流派的學問,倒是也不會有人對你喊打喊殺,反倒是會成為你的政治亮點。

“先生所慮不無道理,是虎欠缺思量。”張虎也覺得這事有些難辦,剛開始想的有些太簡單了。

那些有名望的大儒們,若是知道冀州的學宮,居然在大張旗鼓的講授醫巫之道,那還不口誅筆伐才怪。而天下計程車子也會因為畏懼世俗言論,止步於學宮之外。如若強行設立,實在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對抗主流思想如同逆水行舟,不是能不能行的問題,而是風急浪高,一不小心就會有翻船的結果。

新莽教訓就在前面,王莽的頭顱還收藏在皇宮中呢,血淋淋的告訴後人,以一人之力挑戰當前社會結構的下場,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張虎可不想招來“火系禁咒”,低調,要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操作,大刀闊斧的變革未必是最佳的選擇。默默的做一個歷史的推動者,在關鍵的時刻使一把力氣,推動一下就好了,歷史會朝著另一個方向自行演化的。

比如前面抓住空隙搶了冀州,從而改變了劉備和袁紹的命運,進而又謀奪青州兵,稍稍改了曹操的命運一樣,做一個推手就好,跳的狠的,終究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不如這樣如何。”張虎思量了許久,再次開口打破了堂內的沉悶。

眾人正在沉思對策,以求兩全之法,卻被張虎驚醒,都齊齊的抬起頭來看向他。

“可在信都設立一大型醫館,名為醫舍,行濟世活人之事,實則暗中選拔青兗難民及冀州治下的幼童,擇其聰慧者,送入醫舍。”張虎端起案几上的茶水潤了潤嘴唇,接著說道。“以藥童之名,行教化之道,先生可堂而皇之的教授其醫道之術,經年之後,其間必有出類拔萃之輩,餘者也略通醫術。”

大家聽到這裡,眼睛中都是一亮,心裡都覺得張虎這辦法可行,既然是欲傳醫道,又何必非要設在學宮之中,醫舍之內豈不更佳,耳濡目染之下,精進的更快,且能掩人耳目,免受世人詬病。

“可設數年為一期,學成者經過考核之後,分別遣往大漢十三州,責其前往所在地,行醫數年後方可返回冀州。”張虎見大家正在仔細的聽他說,稍稍停頓了一下,容大家想一想後,接著開口說道:“如此每年招收一批,則每年都有人學成散往各地,反覆之下,待到世人明悟之時,大事已成亦!”

喜歡苟在漢末請大家收藏:()苟在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