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上出現了三艘大船,喬寶瑩站在欄杆上分辨,首先看到的是喬六,高興壞了,指著喬六對蘇辰道:“船靠那邊堤岸,我想二姐了。”
蘇辰寵溺的看了她一眼,立即吩咐陳意,叫人將船靠近那邊,蘇辰自是知道媳婦的小心思了,岸邊站的最多的是蘇家的族人,而喬家的族人少些,還被擠到了邊上,看這模樣就知道這個中的機鋒。
媳婦想給喬家人面子,他做為夫君自然也不能拂了她的意。
眼看著船要過來卻忽然轉了個彎,往喬家族人那邊靠近,蘇明萊臉色極不好看,林源縣的知縣似乎也明白了一個事實,看來蘇丞相多年如一日的寵著喬氏,這不,好不容易衣錦回鄉,也是向著喬家人的,看來以後喬家人行事,還得多擔待一些。
船靠岸了,喬六和邵南很是激動,在兩人身後的是喬家院的人,他們自覺有愧,不敢靠近,卻是擠在人群裡看著。
喬寶瑩腳步飛快的從船上來來,倒把身後的三個男人給嚇著了,這河水可深了,蘇辰一向關心則亂,另外兩個兒子也擔心著母親樂極生悲,頗有一種角色顛倒過來的嫌疑,平素裡也是兄弟兩人加緊的護著母親,從小到大,不知不覺。
喬寶瑩下來,就撲喬六懷中了,兩人又笑又哭,蘇子衍兄弟兩人都忍不住想笑,不過卻守在母親身邊,免得被人擠下河去。
蘇辰拉了拉喬寶瑩的手,“好了,見到面了,看你念叨了幾年,咱們先回城裡去,時日還長,這兒又不安全。”
喬寶瑩有些不好意思的松開喬六,感覺再看喬六,老了不少,記憶中的二姐很年輕,這不還有富態了。
“二姐,咱們先回城。”
說著,兩姐妹準備離開,那邊蘇家的族長帶著人擠了過來,蘇辰不得不與他們應酬。
一行人鬧鬧哄哄的回到林源縣縣城,蘇家族長早已經為蘇家一行人已備下了臨時府邸,誰知路上喬寶瑩說想去二姐的府裡住著,蘇辰由著她,於是一行人沒有跟著蘇家族長前去,卻是跟著喬家的車隊回到了喬六的府上。
喬六在縣城裡早已經備下産業,家裡院子很寬,還特意將主院讓了給他們一家人住,喬六和邵南卻住側院去了。
喬六的一雙兒女都不在身邊,如今在身邊的多是邵家的子侄,還有喬家的子侄,他們也不住在府上,平素會過來看望兩人。
其實他們人不多,只是蘇辰身為丞相出行,身邊帶了護衛,時不時又還有地方官員與才子拜見,得有個府邸安排。
邵府雖小,但耐不住喬寶瑩歡喜,地方小了,蘇辰招待人的時候就極為簡略,蘇辰身為丞相,人家都崇尚簡樸,其他人自然也不敢有怨言,只是鬱悶的卻是蘇家族長。
原本蘇家族人借這一次丞相回鄉,安排寬敞的府邸,再借機與各方權勢結交,提高蘇家人的地位,甚至增強蘇家人在林源縣的控制。
然而希望落空,全因喬寶瑩的幾句話,而蘇辰看在眼裡什麼也沒有說,沒把蘇明萊給氣死,喬家這邊的人卻是高興壞了。
原先蘇家族人還壓喬家人一籌,如今看來可未必了,畢竟蘇家目前為止只出了一位蘇辰,其中子輩多是秀才和舉人,考上功名的卻沒有,當然也有不少族人送去京城族學,卻還是不成氣候。
可是喬六的兒子邵家寶卻得到了蘇丞相的親自指點,中了狀元,過不了幾年,喬家必會崛起,而今因為丞相夫人喬氏的幾句話,喬家之勢便銳不可擋了。
蘇家人雖是鬱悶,卻還是極力討好蘇辰和喬寶瑩,甚至將婆婆黎氏都送了過來,只有一人卻被蘇家人給遺忘了,便是十多年前歸鄉的蘇奕。
蘇奕當時落泊的歸鄉,極為低調,身邊帶著一位穿紅衣的女子,一張面容隱在面紗之下,鄉裡人都不曾見過她的真容。
兩人回鄉後也不在十裡坡住,卻是遠遠地住到了山裡頭,獨門獨戶,逢年過節兩人會回來看望黎氏,卻也是在半夜,所以似乎所有的人都將兩人遺忘了。
跟著黎氏一起前來的還有蘇辰的大哥大嫂,大哥蘇繼與媳婦陳三,如今婆媳相處融洽,在村裡頭再也不曾鬧過笑話。
蘇辰從刑部尚書坐到丞相之位時,黎氏還曾成了知縣大人的座上賓,一向虛榮的黎氏自是高興,最後卻被大兒媳婦制止,黎氏居然也沒有生氣,還很聽大兒媳婦的話。
喬寶瑩看到大哥大嫂,她也很開心,多年不見,都老了,尤其是婆母黎氏,一身富態看著還算健康,但平素小毛病不斷,多是大兒媳婦陳三照看著。
這一次見到婆母,喬寶瑩親自服侍,蘇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