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山門開空平向迎,鐵雞寺二僧爭鬥
中原兩寺,西域三佛,視為天下僧首。
自從高亮寺自封山門,香客不但沒少,倒是有更多的人前來四面牆外,隔牆禮佛。
只有按時的鐘聲才能告訴大家,這高牆裡是個寺院。
或許高亮寺這無心之舉,反倒讓天下人更覺得這數千年古剎神秘莫測。或是好奇,或是虔誠,或是從眾,反正那一千零捌拾級臺階上摩肩擦踵,人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且讚不絕口,稱這裡燒香最靈。
反觀比高亮寺年代還久遠的補石山鐵雞寺,雖然山門大開,大殿恢弘,香客不少,但鐵雞寺的和尚知道,這兩年寺裡越發的“冷清”,香客比之以往,少了近乎一半。
不但香客稀少,和尚們也是病的病,死的死。看來這虛無縹緲的氣運一說,當真存在。不論悟仁方丈如何努力,還是改不了天命。
這一日,一長眉僧人身背小廟,一步一步走向補石山。只是距離太遠,誰也看不見誰。
鐵雞寺二院迎著香客走出一人,中年之姿,僧袍僧履,氣態平和。正是年歲不大輩分不小的二代弟子空平。向著一個方向自顧自走去。
寺外三里,空平迎客。
“阿彌陀佛,空平見過佛爺。”空平雙手合十道。
長眉僧倒也客氣,緩緩放下背上的“廟”,雙手合十還禮道:“阿彌陀佛,貧僧法號大自在,向師傅還禮了。”
這西域和尚身材高大,躬身還禮時,與空平一般高。
空平溫婉笑道:“早聞西域三活佛,‘一僧一寺即一門’的大自在佛苦行於世,小僧敬佩。”
長眉僧道:“苦行僧行於世事,心中有根。”
空平一頓,虔誠施禮道:“鐵雞寺廟宇千傾,倒似無根浮萍,受教了。阿彌陀佛。”
話罷,空平讓開道路,伸手道:“師傅請。”
長眉僧再次背起那間小廟,朝著鐵雞寺走去。遠看似乎亦步亦趨,近看每一步都紮實穩健。
二院香客數百,很快被這奇怪的大和尚吸引目光,一傳十,十傳百,廟裡廟外都出來看這奇怪和尚,立時圍了個水洩不通,熙熙攘攘。還是空平向眾人勸出一條道路,讓大和尚直奔補石山下。
香客們偶有看到這陡峭通天的補石山有和尚跑上跑下,驚為天人,但這奇怪的大和尚,走到山下,絲毫沒有放下背上小廟的意思,莫不是要提著一間房子上去?
這如何可能?難道用他那兩道長眉綁著小廟爬上去?豈不成了江湖雜耍。
正當人們竊竊私語之時,那大自在佛已然來到山體旁邊,左手拎著屋簷,手腳並用,開始爬山。那隻大手抓住光禿的山體,無處借力,卻抓的牢穩,腳下登兩步,手上挪一下。
就如同他行走世間,不快不慢。上山也是,不急不緩。
山下看客如潮水一般退後老遠,生怕那小廟掉下來砸到自己。眾人對那和尚指指點點,由竊竊私語變成大聲喧譁,最後人聲鼎沸。而長眉僧只抬頭看眼前的“路”,滿面風霜,皺紋溝壑壘壘,目光卻無比的堅毅。
好事者直抬頭看得脖頸痠痛難耐,也不見那小廟掉下來。少有大毅力者,看到夕陽西下,目所不及,才緩緩離去,意猶未盡,想必那和尚已經進入雲彩。
這和尚當真是不眠不休,爬了一天一夜,翌日清晨破曉,才爬到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