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鄭允波說的方法,女媧號隨即開始展開行動,又照著躍遷來時的路線開始反方向向回跳躍。
他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按照計算超過了藍色空間號數十光年,假如在這裡傳送訊號的話,發出的訊號也得過數十年才會和藍色空間號相遇。
所以他們必須躍遷到計算中與藍色空間號位置相距十幾個天文單位的距離,再發射訊號。
目前對於藍色空間號的所在位置,在遠距離情況下探測很費時間,因此只能夠透過計算。
不過計算有時候也會出現問題。
對藍色空間號位置的計算,是建立在藍色空間號筆直行進的基礎上——畢竟從一開始出現的航跡就是筆直的。
但難保藍色空間號在中途會不會拐過彎之類的。
如果藍色空間號轉向過的話,那就得找到轉向處的航跡,重新建立計算模型了。
躍遷到計算中藍色空間號所在的位置前方十個天文單位外,女媧號隨即便將準備好的資訊傳送了出去,然後便在此等待了起來。
為了避免會毫無察覺的被藍色空間號撞上,女媧號的停泊位置和藍色空間號的預計航線有一個偏離夾角。
屬於是在藍色空間號斜前方的位置上。
這樣的話,就算光速航行中的藍色空間號突然越過他們的停泊處,也不會與他們撞上。
停泊下來的同時,女媧號隨即開始向藍色空間號的預定航線發射糾纏態粒子。
按照計算,現在跟藍色空間號的距離已經很近,那麼就可以對他們進行探測了。
只要藍色空間號撞上那些糾纏態粒子,女媧號便可以收到反饋。
然而等待了一個小時左右,發射出去的糾纏態粒子都沒有傳回任何反饋。
發出去的資訊,也並沒有收到任何回覆。
光速跨越一個天文單位的距離大約需要499秒,他們和藍色空間號的預定距離有十個天文單位,光速跨越需要4990秒,也就是八十多分鐘。
考慮到發射出的訊號和藍色空間號都處於相對運動狀態下,這個時間可以縮短一半。
那麼藍色空間號應該在四十分鐘時就收到了資訊。
而在收到資訊時,雙方距離已經縮短了很多,藍色空間號回覆資訊會更快。
按照估計,現在應該已經收到了藍色空間號的回信才對。
但既沒有回信,發射的糾纏態粒子也沒有任何反饋,那就表明,他們對藍色空間號位置的計算應該出錯了。
“縮短躍遷間距,繼續往回跳躍。”
朱路只能下令。
將女媧號的躍遷間距縮短到每次跳躍十光年,隨即便開始往來時的方向跳躍。
計算出錯的話,那隻能重新尋找藍色空間號的航跡,根據中途變幻過的位置重新計算了。
然而跳躍五次,往回跳躍了五十光年的距離,還是沒有檢測到有曲率航跡的的存在。
曲率航跡這種東西,雖說哪怕在數百光年外用天文望遠鏡都可以觀測到,但那是建立在有背景星空承託相映的情況下。
但若是在漆黑空曠的宇宙深空當中,沒有其他參照物,就只有近距離情況下才能發射探測波探測。
這裡還是檢測不到曲率航跡,那隻能繼續往回躍遷。
逐漸擴大的躍遷間距,每次跳躍十五光年的距離。
又跳躍了兩次之後,負責觀測天體的太空觀測站卻忽然向朱路傳來一個訊息:
“檢測到有異常的引力波活動,預計引力波源頭距離我們目前的位置有四光年。”
負責宇宙文明資訊檢測甄別的和負責天體觀測的並不是同一個部門。
太空觀測站主要負責的是觀測和計算哪些位置存在天體、還有對相關天體的研究工作,比如測算天體距離、觀測是否有宜居星球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