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鳳娘和顏真卿是引子。
或者說是拉開這場大戲的揭幕員。
要如何問他們,李瑁已經在心中想過了無數遍。
不必問出太多實質性的東西,只要能把案子引導到自己想要的那條路上就去。
好處在於,自己幾乎站在上帝視角。
難點在於,如何把握好這個度,不要牽扯到不該牽扯的人。
等待的時間並不太長,柳鳳娘和顏真卿上堂時的鎮定自若,也讓姚元從等人吃了一驚。
顏真卿也就罷了,雖然品秩不高,好歹也是個官兒。
但柳鳳娘就有些奇怪了。
一個鄉下丫頭,上了公堂,堂上坐了一個王爺,五個大官,她居然一點兒都不露怯,實屬罕見。
李瑁倒是鬆了一口氣。
之前還想著萬一柳鳳娘被嚇著了,忘了自己的吩咐,胡亂說些不該說的話,應該如何應對。
現在看來,想是不必了。
按原計劃問就是。
為了讓柳鳳娘進一步適應大理寺公堂的氣氛,李瑁決定先問顏真卿,也好給柳鳳娘打個樣兒。
便又是一拍驚堂木,沉聲問道:“堂下何人?”
顏真卿拱了拱手:“監察御史顏真卿。”
“可知為何被下獄?”
顏真卿默默一數,七個字,單數,當下便微微一笑:“卻是不知。”
“好!”李瑁突然抬高音量,“本王來告訴你為什麼!”
“你身為監察御史,不思盡忠職守,報效朝廷,反而與人勾連,意圖誣陷當朝宰相,皇室後宮,你可知罪否?”
姚元從等人楞了一下,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卻又說不出到底哪裡怪。
顏真卿卻是心領神會,壽王殿下非要在“你可知罪”後面加個“否”字,乃是為了湊成單數:“下官冤枉,絕無此事!”
“冤枉?好,我再問你,琦玉莊一案,你可曾查過了?”
六個字,雙數,顏真卿試探著答了一句:“查過。”
“當真確有其事?”
見李瑁面色如常,繼續提問,顏真卿立時明白自己沒有會錯意,只需數清最後一句問題的字數即可:“確有其事!”
“何以見得?”
“其一,狀告琦玉莊的苦主,與涉案之人並無關聯,其二,事發之後,下官曾暗訪琦玉莊,但那莊子卻已人去樓空,分明便是畏罪潛逃,其三,有大量五石散為證!”
李瑁非常滿意,趁著姚元從等人不注意,悄悄給顏真卿使了個眼神。
顏真卿立時大受鼓舞。
又聽李瑁問道:“苦主何時相告?”
“七日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