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合股、檢疫、分號

而且那些創業者們大部分是理論家,在實際操作當中基本上是外行,寥寥幾個懂行的人每天累得死去活來,還得挨個查對引數,校驗尺寸大小,活得比之前的造船廠還要累。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更糟糕的事情,因為他們是初創,沒有資金回籠,因此在創新上花的每一分錢都是淨投入。

長期看不到利好訊息的唐徐兩家人,早就已經在催促的改變策略要求先做一兩隻能夠出海的船隻,哪怕只能夠跑到福建也能夠慢慢的賺回本錢。

太子也覺得,一邊賺錢一邊科研似乎才是最為現實的道路。

可那幾個穿越者仍然聲稱在權衡利弊之後,他們覺得以現在的進度,完全可以讓第一批船就用上最好的技術。

這些技術主要包括鐵製龍骨技術、阿拉伯軟帆和歐洲的三桅杆,以及老祖宗傳下來的水密隔艙和牽星術。

穿越者們認為擁有這些技術的帆船,可以將事故率降低到30。

但這個事故率依然讓太子感到後怕。

只是自古代以來,海上貿易就是拿命換錢,包括唐家在內的許多文人商賈,其實也早就撇開了聖人教化,預設了這一點。

數個月之後,從各地採購而來,已經經過預製的木料和鐵錠,在穿越者的指揮之下,終於匯聚成了一艘看上去頗為壯觀的大船。

精疲力盡的太子殿下,根本就無心關注這艘大船的承重,直接帶著幾乎要病倒的太子妃回到了京師之中。

而徐經他們都要在更高的勞動強度之後,靜靜的等待著這艘大船的首航歸來!

這條船的試水期很短,因為所有人都急於收回成本,好在他第1次遠航的目的地也不是很遠,只是去福建拉一些木材回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兩個月之後船隻順利的返回來。

唐寅心急火燎的寫了一封信給太子報告這一好訊息。

雖然拉回來的木材除了自用之外還會售賣一批,但那也讓賬上的錢財幾乎見了底。

不過唐寅知道有了這條船的成功以後,隨著工藝的熟練,船隻將會用更高的頻率下水。

可是這些好訊息都已經無法引起太子的關注了。

因為太子那邊的大戲就要鳴鑼開唱了。

孝宗皇帝朱佑樘,在和兒子盤算了很久之後,終於決定裝死,以欺瞞普天之下的穿越者。

太子殿下也將會在不久之後登基,成為大明新一任皇帝。

不過這個登基大典雖然盛大無比,但登基之後的太子卻好像還是從前那個太子。

雖然皇帝已經搬出了皇宮,找了一處偏僻的角落躲藏起來,還和王皇后商量著隱居的事情。

但兒子的一次突然失蹤,卻一下子又把他拉回了原來的生活節奏。

兒子去哪了呢?當然是回到了杭州。

至於原因,則要從錦衣衛和牌照說起。

錦衣衛當然不會親自處理海防問題。

他們最多隻會派出一兩名底層軍官,坐在沿海那些衛所的船上,甚至用更加隱蔽的政策,執行經過皇帝秘密修改的海淀政策。

其實,即便明朝有片板不下海的傳統說法,民間的海上走私活動,也從來沒有斷絕過。

前往日本越南甚至波斯的海船,在整個東南海岸線上,都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但這一次,錦衣衛用秘密的手段,逐漸開始掌控整個海防地區。

當然這其中會牽扯到許多利益糾葛,因此,朱厚照這次來到杭州的正事之一,就是處理這方面的問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