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淑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個大明王朝的生活確實是快節奏的,每天伺候皇帝對於許多喜歡穿越的女孩來說,或許是他們夢寐愛情的一部分。
但對於駱淑華來說,卻是噩夢一般的延續。
今天他和往常一樣捧著一摞來自現代社會的書,給那個慵懶的皇帝輕聲細語的朗讀著。
這些書很多都是通州系穿越者帶過來的。駱淑華甚至負責蒐集過其中的一部分,甚至還記得其中的不少內容。
不過這些內容卻是比較冷門的,在國內甚至少有人研究。
首先是因為它是跨學科激動地,既牽扯到歷史又牽扯到技術。
其次,技術史這個冷門專業的研究者,按常理來講,像數學史、史學史一樣,應該由數學、史學的研究者來進行。
但人家搞技術的雖然有那個經濟基礎去研究這玩意兒,但他們更願意做的是向前看、向錢看,因為那樣才能看到錢。
所以這些理工科的玩意兒,反而是文史類的人研究比較多。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一開始論述的教育問題。
一個脫離社會生產實際的教育體系,固然培養不出帶兵造反的人來,可又怎能培養得出高效創新的人呢?
很多人是結束了起點灌水小說一樣的通識教育之後,才接觸到真正的生產力技術的。
讓這群人去寫出技術史來,我們還是指望母豬會爬樹吧。
看看人家明朝的皇帝豬,他可真是一頭豬朱)啊,可人家現在卻在拼命的爬樹。
因為自身看繁體字太過麻煩,所以讓她這個穿越者來給朗讀。而且一天動不動就是三四個時辰,一般的正常教師也承受不起這個負擔呀。
三四個時辰,那是七八個小時啊。
一天六節課的高中聖鬥士,尚且不是一週五天全天候戰鬥的。
何況他這個沒有雙休節假可言的預備妃嬪。
更糟糕的是,朱厚照這個學生聰明而又頑劣,據說還有市井棺材鋪學徒的經歷,腦子活動量比較大,問題更是多的很,收拾起來特別費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比如,在讀到這樣一段的時候,朱厚照就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
原文是:印刷術的傳播使過去精心編短的也金屬論著,得以源源不斷的發表,早在16世紀在插圖本的《論採礦》和《論檢驗》中……大量中世紀作坊配方的資料,已經在採礦和金屬加工的熟練者和新手之間廣為傳播。很多最初的列印手稿由此流傳下來,當然他們也反映在各種“秘籍”當中。它們的一些痕跡也可以在……
省略處是一本古怪的書,其特點之一,是那些在當時還很稀有的插圖,與那些介紹貴金屬和原料之冶煉方法的內容,並沒有多大關係。
但這本書在金丹術的歷史上算是一本很重要的稀釋之作,原作者把這本書的標題闡釋為“兩種紅金”。而那本著述的作者則認為那是一種滲碳工藝。
同時,作者還認為原作者有可能是一位義大利的工匠。或者至少也是一位將義大利工廠工作手冊翻譯成拉丁文的學者。
說起來這一段的內容只有一件事,作者用不符合中國普通“書生”的邏輯,介紹了印刷術在冶金學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作用,併為此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然,作者後來又介紹了比林古橋和阿格里科拉在這一些時期其他作用。
不過,還沒等駱淑華唸的那一段皇帝住,護照就已經疑惑的問了起來。
“那本《論冶金》是不是阿格里克拉寫的?”
駱淑華有些拿不準,姓阿的確實寫過一本類似的書,而且還挺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