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柳蘭她們的不捨頓時煙消雲散。
草率了,不捨的太早。
於是,幾人無事人似的繼續該幹嘛幹嘛。
聞母見此去廚房做飯,易遲遲湊到幾人耳邊輕聲問,“你們還有複習沒有?”
“有!”
想不複習都不行,畢竟他們還得教學生,要是自己的學識都不紮實,如何教孩子。
不能誤人子弟。
最最關鍵的是靠山屯的老鄉們,為了自家孩子能學到知識,每年冬天都會自掏腰包給他們米麵糧油等補貼。
這恩得記。
所以,孩子得好好教,不然都對不起老鄉們冬天給他們的補貼。
“保持下去!”
易遲遲輕聲叮囑,柳蘭眼珠子轉了下,想問問她是不是知道些什麼,卻還是將話嚥了回去。
做人得看破不說破,心裡有數就行。
王楠她們也是同樣的想法,若說之前她們對易遲遲好好學習的話還有點迷茫,有種沒底走一步算一步的感覺,老爺子他們的回城,卻讓她們看見了希望。
牛棚的幾位老爺子,其中兩位可是有著留洋經歷的高校老師。
他們都回城了,由此可見,教育這件大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所以,幾人回家後就開始奮鬥起來。
王楠和葛素娟更是和自家漢子進行了一番深談。
王楠,“好好學習,等大學恢複了我們倆爭取帶著娃考到同一個城市去。”
白琛嗯了聲,“這個必須的,但現在有個問題。”
“什麼問題?”
“我們考哪裡的大學?”
教育改革的政策都還沒落實,這倆就開始未雨綢繆考慮起學校的所在地了。
但也正因為他們倆提前考慮了,有了目標,兩口子勁往一處使,恢複高考後他們真的進了同一所學校,帶著孩子過上了安穩日子。
而葛素娟和巫永飛,因為沒提前商量好,一個考上了,一個沒考上,只能考上的那個去讀書,沒考上的那個則繼續留在靠山屯帶娃幹活。
此時早已帶著聞母去了海島的易遲遲,在收到葛素娟兩口子的信後,很是唏噓地跟給她做手部護理的聞時道,“娟子和老巫要兩地分居了,也不知道他們未來會怎麼樣。”
聞時倒是無所謂,畢竟他是兩地分居的過來人,“兩個人結婚後能不能把日子過好,一靠堅守,二憑良心。”
言外之意:這倆要是能堅守,有良心,兩地分居那就不叫個事。
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