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你的武功造詣到了什麼樣的境界?出去了會不會吃虧?”
“這個我也不知,不過柳月師叔倒是跟我聊過,高手界吧,柳月師叔,是不是,”柳月師叔也在場,大師兄笑著問他。
“師侄過謙了,師侄十八年造詣已經遠勝我身四十年的功夫了。你們這些師侄可要好好向你們的大師兄學習,以你們大師兄這樣的身手,出門絕對不會吃虧。”柳月師叔一臉認真的說,肯定不是開玩笑。
“衡山宗內,大師兄的武功排名第幾?”曾乙旗問。
“你怎麼問這樣的問題?沒見師祖也在嗎?”
“排名能進前五十嗎?”
“前十怎麼樣?”
“前十很難吧,衡山宗內長輩眾多,未出世的高手也是很多的。”
“大師兄要不露兩手?”
結果,大家起鬨了。
“請諸位師弟靜一靜,師祖面前,請勿喧譁,”大師兄這一句看似聲音不大,卻能透過起鬨的人群,在每個人的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好厲害的內功。待大家安靜下來,大師兄又說道:“各家武學各有所長,不能一概而論。排名並不能代表自身修為,諸位師弟,勤學苦練必能登峰造極。至於我的武功排名,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平日只是與師門中人切磋過,與外界接觸少,柳月師叔都比我清楚。師叔是不是?”
“好了,你們也不需要起鬨。衡山宗就不敢說,不過祝融山山門內,我們二代師兄弟公認,你們的大師兄武功造詣應該可以排進前五名,你們滿意了嗎?”柳月站出來說話。
“喔……”眾人均佩服不已。
“大師兄,習武是不是有竅門?怎樣學習進步才快?”
“各位師弟,在這裡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學武確實是有捷徑的。勤學苦練是基礎,不是竅門。若是你對一門功夫練到精通,再融合你自己的特點則必然事半功倍。例如我們祝融山武學堂,光內功心法就有十多種,並不需要你們每一種都學。先了解,找到適合自己的心法,這就是捷徑。”
“我們也不會選啊!”
“呵呵,這個就要自己摸索了,另外問問你的師門,所謂師傅帶進門,修行在個人既是如此。”
“我們也能學到你的武功程度嗎?”
“不一定,這個要看人,畢竟我的條件特殊一些。與眾位師弟比較,我入門比較久,得師傅師尊指導也比大家要多,人也還明白事理,自然功夫會高一些,”大師兄停了停,又說道:“不過,今日我倒是遇見一位師弟,出口不凡,得頓悟之慧,不日可登圓覺之境,他的武學造詣日後一定會在我之上。”
“是誰?”大家又一次起鬨,得到大師兄的認可的人當然不得了。
“這個不便相告,日後大家自會知曉。大家還有沒有想問的問題?”
“有,我有,大師兄看看我比較適合學什麼內功心法?”
“大師兄看我……”
……
問問題的人很多,大家都是問一些關於自己的問題,曾乙旗並無興趣。他掉頭看,慧開早已離開講經壇,便也自個出來了。廟裡的人都去講經壇看大師兄了,曾乙旗在大廟周邊轉了轉,好安靜。又想著袁僧師傅才去世一天,也沒個親人在,曾乙旗怕他身邊沒人,就過去守靈。
稍時,一個背刀的扎須客走了進來。這人在靈臺前鞠了四個躬,曾乙旗連忙扣頭還禮。這扎須客又繞著靈臺轉了一圈,曾乙旗看他準備翻動師傅的遺體,連忙制止了他。
“你是他什麼人?”扎須客問曾乙旗。
“這位是我師傅。”
“哦,他的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