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臣派人去搜了青巖書院中‘穆元’的房間,發覺此穆元吃穿用度雖大都是書院中統一供給的物件,可裡衣卻是極為昂貴的材質,非‘穆元’能用得起的。除此外,臣還在他的枕下,發現了一個平安符。”
陸回話音落下,紙鎮將平安符呈到陸既安面前,陸既安只瞥了一眼,並未拿起:“這平安符能看出什麼?”
“這平安符瞧著已跟隨死者多年,很有可能是孩提時,長輩去附近的寺廟中求得的。每個寺廟的平安符制式都有所不同,透過這平安符,或可尋到死者的家鄉,雖是大海撈針,卻是唯一的線索。不過幸運的是,這枚平安符被帶回大理寺後,有一個來自通州的大理寺雜役認出了這枚平安符,與他隨身佩戴的那枚如出一轍。
“據他所說,出生於通州的孩子,一歲時會被帶去附近的一座寺廟,只要求得一寺廟的平安符,便可保那孩子無病無災。當地人很信這個,還說這平安符要隨身佩戴,不然不靈。得知這一訊息後,臣立刻派人帶著死者的畫像去了通州,將畫像貼在告示牌上多日,有一路過的百姓提供了資訊,說畫上之人像是城中茶商杜家的小兒子,那孩子自小有神童美名,卻在去歲的夏日,生了急病過世。
“臣的那下屬立刻去了杜家,杜家自上至下一口咬定家中小郎君已去世半年,可當臣那下屬說出在青巖書院中發現了一具屍體,長得同杜家小郎君一模一樣時,杜家主母親和太夫人當即暈了過去。之後,府衙協助大理寺對杜家人進行審問,杜家人招供,說出買賣青巖書院入院腰牌一事。”
陸回話音落下,滿堂嘩然,眾人都不敢相信聽到了什麼,只幾名掌院早就知道訊息,面露慚愧之色,垂著頭不說話,更不敢抬頭看陸既安的目光。
陸既安早就知曉此事,此刻卻還是裝出一副驚訝的模樣:“哦?朕記得青巖書院入院考試極為嚴苛,學子們透過後即刻入院,不得有片刻耽擱。這腰牌如何能買賣?”
陸回道:“回稟陛下,今歲因西南水患,青巖書院將入學考試的時間延長了一個月,導致有學子持令牌入院後,被有心人奪走令牌,再將令牌送出書院,送入買家手中,之後再透過書院中人的幫助,順利頂替他人的名額,進入書院就讀。”
“你的意思是,這死的學子是個特例?百年書院只出了一個頂替他人入學的人,便被薛家郎君盯上,逼死在了水榭中?”
陸既安說出這句話後,薛尚書本欲反駁,卻在看到一旁周相陰沉的臉色後,閉上了嘴。
“頂替入學之事自然不止一例,而是幾十例。”
陸回看了一眼一旁的堂木,堂木立刻將另外幾本案卷送到陛下手中,陸既安接過案卷,一目十行快速流浪,之後將最上面一本摔到堂中,怒斥:“這就是大瓊第一書院!在華京,在朕眼皮子底下,竟能出此紕漏!”
“請陛下息怒!”
天子一怒,跪了滿地。學堂外的學子們第一次見此情形,慌慌張張稀稀疏疏跟著跪下,滿場除了守衛的人,只有陸回站著沒動。
陸既安看了一眼陸回,道:“你將此案說與他們聽!”
“是。書院中死了兩個學子後,臣帶著大理寺的人曾來到書院查案,陰差陽錯在後山處發現了一個山洞,在其中發現了幾十具屍骸。經仵作查驗,最早的一具死在幾十年前,而最新的三具尚未完全腐爛,推算時間正是青巖書院入學考試前後。
“臣仔細看過三具屍體,雖屍體腐爛,但其中有一具屍體的衣著很是熟悉,正是在靈州時,穆元所穿過的衣裳。也就是說,臣見過的那個穆元在考入書院後便被人殺害,奪走腰牌棄屍,之後腰牌被送往通州杜家,杜家小郎君拿著令牌來到書院,偷天換日成為新的穆元。”
陸回的話如驚雷乍響,將眾人劈得無法思考,只能匍伏在地上,生怕神仙打架牽連到自身。陸既安的目光在跪著的眾人的頭頂上劃過,淡淡道:“都起來吧,等此案了結,朕再一一與你們算賬。”
堂中眾人一一起身,堂外學子也糊裡糊塗跟著起來,不敢有半分怨言。
陸既安繼續問道:“按照你的說法,有三具未腐爛的屍體,其中一具是穆元,另外兩具可查明身份?”
陸回點頭:“回陛下,此事說來也巧,臣陪王妃回梧州探親時,意外得了另一塊腰牌,與案件相關人員尚來不及到書院中入學,就意外身亡,這腰牌便一直在臣手中。這腰牌上刻著的名字叫孟溪,正是另一具屍體的身份。這兩個死者的身世極為相似,都是家境貧困,沒什麼親族,自小認真讀書,靠自己的能力考入文史院之人。臣按照這個細節,檢視去歲新入學院的所有學子名單,發現了第三個與他們情況極為相似的學生,臣將這人從書院帶走後審問確認,這個學子也是花重金從他人處購得這枚入學腰牌,冒名頂替後進入文史院。”
陸既安聽完陸回的解釋,眼中寒光閃現,眉間緊繃:“朕有些不明白,為何要費這般大的力氣,讓這幾個人頂替身份進入書院?”
陸回垂下眼睛,畢恭畢敬:“陛下可還記得,如今朝中官員都是如何選拔的?”
“自然記得,每年由科舉考試選出十之七八,另外二到三成則為青巖書院推舉。據朕所知,青巖書院推舉的學子,需連續三年歲考位列前茅,方可拿到這資格。青巖書院中人才濟濟,這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陸回嘆了口氣,目光轉向堂外的學子:“大瓊每年科舉約有兩千多名學子參加,最終能入朝者不過七八十人,而文史院每年招收學子不足百人,卻有十到二十人可直接入朝,且不少人入朝後直接領五品官。此外,未能由青巖書院舉薦的學子,後續亦可繼續參加科舉,由此,這入朝的機會便大了許多。”
他頓了頓,繼續道:“陛下一定還奇怪,這些買書院令牌的人為何不親自來考試?百年前大瓊曾有規矩,商賈人家輕賤,不可入朝為官,青巖書院一直以來都遵循這條規矩,族中三代內有從商者不可入院學習。是以,商賈人家的孩子即使有通天才能,亦沒有進入青巖書院的機會,若還想入院學習,便只能買入院令牌。這些令牌賣得極貴,可商人最是不缺錢,無論開多少價,都是供不應求。若這些孩子頂替他人的身份順利入朝,雖不能名正言順光宗耀祖,卻還是可在細小處給家中博得便利;若他們不能入朝,返回家中後自可再想法子認祖歸宗。”
話音落下,學堂內外再次安靜下來,甚至可聽到遠處山間的鳥鳴。半晌,堂下有一大臣出言,語氣疑惑:“殿下,老臣還有一事不明,青巖書院有兩個學院的學子可入朝,一是文史院,一是武院,為何殿下只提文史院,而忽略了武院?”
陸回挑了挑眉:“這有何想不通的?武院憑得都是真功夫,即使買了令牌入了武院,很快便能露餡,哪有文史院那般容易遮掩?依本王看,這書院許多規矩是該變一變了,不然堂堂大瓊第一書院,要被蛀蟲啃成空殼子了。”
陸既安敲打著椅子扶手,壓制心中的怒火,繼續道:“你既說山洞中發現了許多經年的白骨,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朕記得,青巖書院只有今年延長了入學的時間,往年並未有過先例。那往年又是如何買賣書院令牌的?”
陸回道:“青巖書院雖只今年延長入學時間,但卻有另一個偷天換日的契機,便是轉院。學子透過魯班院或是武院考試進入書院,之後若想要轉院,可再透過轉院考試,在九月份隨新學子一起進入文史院學習。這些人中若有符合條件者,如家中貧苦,親族不多,或可被有心人視為目標,先發給他們轉院令牌,等到他們離開舊學院後,尋機將他們殺害,再將令牌送出書院,隨新主人一起進入山中。各個學院的學子之間互不相識,進入新學院時即使替換了個人也無法被察覺,這就是往年替學的法子。”
一個大臣皺眉發問:“這麼多的學子,就沒有一人察覺出問題?就這般任人殺害而不設防?”
“若你是他們,歷盡千辛萬苦進入文史院,會對一個文史院的師長起戒心嗎?”
那人聽到這個回答,閉上嘴不說話,又有另一大臣疑惑道:“那為何要選家境貧寒,親族不多的學子?這有何說法?”
陸回挑眉,諷刺意明顯:“因為窮人家的孩子好拿捏,申冤聲傳不出州縣便會被掐滅,甚至可能死得無聲無息。不然你覺得是為何?”
“殿下怎說得如此難聽!”
“實話總是難聽的。與其說這話難聽,不如想如何讓這話不難聽。”陸回冷笑,唇角笑意不達眼底,“本王剛剛講的只是這案子的前半部分,也是最不值一提的部分,接下來要講的更為荒謬,你們且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