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三章 永徽臣將——玄奘、房遺直、房遺愛等

劉應道,字玄壽,廣平郡易陽縣人,唐朝時期大臣,吏部侍郎劉林甫之子。聰明睿哲,溫清孝友,選為太穆皇后挽郎,遷太子通事舍人,迎娶隱太子李建成第二女李婉順為妻,出任梓州玄武縣令,擢戶部員外郎。唐高宗即位後,歷任武功縣令、吏部員外郎、陽城縣令、雍州司功參軍、戶部員外郎、司勳郎中、秘書少監,兼知國史事。

張文瓘,字稚圭,貝州武城人,唐朝宰相,陽城令張虔雄之子,出身清河張氏。歷任幷州參軍、水部員外郎、雲陽縣令、中書舍人,遷中書侍郎、大理卿。唐高宗年間,官至宰相,參知政事、同三品,累遷侍中,反對征討新羅,抱病進諫,鬱郁病逝,追贈幽州都督,諡號為懿,陪葬恭陵。

釋智儼,智儼乃華嚴宗二祖,俗姓趙,天水人,十二歲從沙門法順入至相寺,受法順高足達法教誨,又從梵僧學梵文,十四歲出家,從法常、僧辯學《攝大乘論》,二十歲受具足戒後,遍聽《四分》、《迦延》、《毗曇》、《成實》、《十地》、《地持》、《涅盤》等經論,又從名僧靜琳廣學徵心,二十七歲著《華嚴經搜玄記》。所撰經論義疏共二十餘部,有《華嚴孔目章》四卷,《華嚴五十問答》二卷,《華嚴一乘十玄門》一卷,《金剛般若經略疏》二卷,《楞伽經注》七卷等。晚年弘宣教義,並親為皇儲講經,卒年六十七。門下弟子有薄塵、法藏、慧曉、懷齊、義湘、道成等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釋道世,字玄惲,俗姓韓氏,京兆長安人,因避唐太宗之諱,以字行,年十二於青龍寺出家,精通律宗。參與玄奘翻經行道,後奉詔入西明寺輔道宣講經說法,道名大振。講貫之餘,博覽經藏,著述甚豐,有《大小乘禪門觀》十卷、《大乘觀》一卷、《四分律討要》五卷、《四分律尼鈔》五卷、《金剛經集註》三卷等。然最著名者為《法苑珠林》,是書為佛典類書,系據其所作《諸經要集》擴充而成。原書二十卷,擴充後一百卷,費時十年。

楊弘武,本名楊武,字弘武,弘農華陰人,唐朝時期大臣。隋尚書令楊素從子、蒼山公楊嶽之子。謙慎自守,門蔭入仕,起家左千牛備身、蒼山公,輔佐太子李建成。貞觀年間,不得重用,唐高宗李治即位,遷吏部郎中、太子中舍人,出任荊州司馬。參加泰山封禪,遷兵部侍郎,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剛正不阿,政事清簡。

房仁裕,字彥和,齊州臨淄人,常州別駕房子曠之子,中書令房玄齡族叔。早年依附於洛陽王世充,授龍驤將軍。跟隨裴仁基投靠秦王李世民,從平竇建德和王世充,遷麟泰二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後,遷左領軍衛大將軍,母喪離職,授揚州長史,平定睦州陳碩真叛亂,支援廢王立武,遷鄭州刺史,年老致仕,去世時年七十六歲,累贈上柱國、兵部尚書、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清河郡公,諡號為忠,陪葬於昭陵。

李客師,字客師,隴西成紀人,隋唐時期將領,臨汾襄公李詮之子,名將衛國公李靖之弟。隋朝大業時期,憑藉門蔭入仕,起家隋文帝挽郎,遷涿郡司戶。唐朝初年,擔任幽州兵曹,遷秦王府統軍。參加玄武門之變後,授太子右內副率、領左右將軍、太子左內率、左右千牛衛將軍、滁州刺史,遷右驍衛將軍、右武衛將軍,屢建戰功,受封丹陽郡公。年老致仕,授冠軍大將軍,去世,享年九十一,獲贈鎮軍大將軍、幽州都督。

李子和,同州蒲城人,本來姓郭,任隋朝左翊衛,因罪流放榆林。歸順唐朝,授任靈州總管、金河郡公,改封郕國公。隨從平定劉黑闥有功,賜姓李氏,授任右武衛將軍,任婺州刺史,改封夷國公。

史懷訓,字仲晦,原州高平人,粟特族,唐朝初期將領,原國肅公史萬寶之子。門蔭入仕,起家太子千牛備身,保護皇太子李忠,終於洛州,時年三十歲,葬於高陽原。

周道務,字道務,汝南安城人,唐朝時期駙馬,左屯衛大將軍周紹範之子。幼以功臣之子,養於宮中,迎娶唐太宗第十女臨川公主,拜駙馬都尉,出任商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後,出任檢校右驍衛將軍、營州都督。突厥可汗阿史那泥熟匐煽動奚和契丹侵掠營州,派遣營州戶曹參軍唐休璟領兵,打敗敵軍。

高真行,本名高素,字處道,渤海蓨縣人,唐朝大臣,右僕射高士廉第四子。門蔭入仕,先後擔任太子李承乾和李治的通事舍人,遷尚乘奉御,冊封樂安公。唐高宗即位,外放治理州郡,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幽州都督,入為右衛將軍,親手殺死涉嫌謀反的兒子高岐,出任睦州刺史,貶為潮州司馬,卒於虔州旅舍,時年五十七。

薛萬備,河東汾陰人,唐朝名將,左武衛大將軍薛回之孫,涿郡太守薛世雄第七子。起家通事舍人,身有至行,母喪至孝,遷朝散大夫、尚輦奉御。奉命把守懷遠鎮,跟從唐太宗攻打高句麗,拜馬軍總管,救回大將軍契苾何力,跟隨昆丘道大總管阿史那社爾攻下龜茲都城,迫使于闐國王尉遲伏闍信入京朝見,遷左驍衛將軍、弓月道行軍副總管。捲入高陽公主謀反案件,流放交州,後為鴨淥道行軍副總管,率軍攻打百濟,卒於萊州,時年六十歲。

紇幹承基,太子李承乾的衛士。太子暗中豢養刺客紇幹承基等人及一百多名壯士,想要殺掉魏王李泰,于志寧上書進諫太子,太子派張思政、紇幹承基二人去殺于志寧。他們到于志寧的宅第,看見於志寧躺在苫席上,頭枕著土,不忍心殺他。太子聽說齊王李佑在齊州謀反,對紇幹承基說:“東宮西牆,距大內正好二十步左右,謀劃大事,豈是齊王所能比的!”而李佑謀反的事,牽連到紇幹承基,紇幹承基因此被關押在大理寺的獄中,按罪當處死。紇幹承基上書告發太子謀反,唐太宗任命紇幹承基為佑川府折衝都尉,封爵平棘縣公。永徽之初,改授廣州番禺府折衝都尉,終於廣州,年53歲。

田仁會,雍州長安人,累仕左武侯中郎將。薛延陀數萬騎擾河南,仁會與執失思力率兵擊敗之,尾逐數百里,璽書慰勞。後遷勝州都督,州界有山賊依山剽劫行人,仁會發兵捕之,自是城門夜開,盜賊絕跡,入為太府少卿,轉右金吾衛將軍,所得俸祿,估外有餘,交納於官。仁會強力疾惡,晝夜巡警,自宮城至衢路,絲毫越法,無不立捕,每日廷罰數百人,躬自閱之,略無寬大。京城無貴賤皆畏憚之,時有女巫蔡氏自言能起死回生,仁會驗知假妄,奏流遠境,遷太常正卿,後轉右衛將軍,致仕,及卒,年七十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龍子,常州人,先作金龍頭藏於袖中,以羊腸盛蜜水繞系龍頭之上,聚眾,言龍吐水,飲之除百病,得施捨無數,以此收人心,起而反唐,唐捕斬之,餘覺皆伏誅。

姜恪,唐朝時期秦州上邽人,姜維後裔,祖父姜遠曾為秦州剌史,父姜寶誼為左武衛大將軍。姜恪因戰功升為左相,閻立本因善繪事而為右相,時人評論說:“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賀蘭僧伽,字僧伽,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外戚大臣,唐高祖李淵女婿,北周涼國公賀蘭祥曾孫。迎娶喪偶的房陵公主,歷任左衛將軍、駙馬都尉、上柱國,遷檢校右衛將軍、梁州都督·,冊封通化縣男。

賀蘭尚同,字幾道,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外戚大臣,北周大司馬涼國公賀蘭祥玄孫,恆州刺史賀蘭僧伽之子,唐高祖李淵外孫,母為房陵公主。初以門蔭,起家陳王李忠參軍,唐高宗冊立李忠為太子後,遷太子門大夫,授通事舍人,出任遊擊將軍、右果毅都尉。參加唐朝征服朝鮮半島的戰爭,遷上柱國、寧遠將軍、左衛親府右郎將,襲封通化縣開國男,遷拜朝議大夫、太子家令、檢校太子右衛副率,輔佐章懷太子李賢,後鬱鬱而終,時年五十三歲,葬於長安縣細柳原。

萬宣道,字道生,丹陽建康人,唐朝外戚大臣,揚州刺史萬武剛之子,唐高祖萬貴妃之弟。早年養於宮中,襲爵江都郡公,起家右千牛備身、北門供奉,拜遊擊將軍、果毅都尉。唐高宗即位後,歷任沛王李賢府典軍、東宮李弘右典戎衛郎將,遷右衛郎將,授左監門中郎將,勤修兵政,孜孜奉國。

王義方,義方泗州漣水人,博通五經,舉明經。魏徵甚禮之,欲以侄女妻之,義方不願附宰相,辭不娶,及徵卒,乃娶之。歷官晉王府參軍、直弘文館,太子校書,因事貶儋州吉安尉、遷雲陽丞、著作郎。中書侍郎李義府執權用事,枉法釋囚婦淳于氏,迫大理丞畢正義縊死,義方以義府奸蠹害政,必欲劾奏,知將引禍得罪,問計於母,母言能盡忠,死無憾,遂廷劾義府。高宗以義方毀辱大臣,言詞不遜,左遷萊州司戶參軍,歲終不復調,乃居昌樂聚徒教授,及卒,年五十五。

張文收,貝州武城人,文瓘從父弟,錄善音律,曾以蕭吉《樂譜》未詳,博採群言及考歷代沿革,裁竹為十二律吹之,盡備旋宮之義。太宗時召入太常寺,與太常少卿祖孝孫參定雅樂,行用於世,太樂有十二古鐘,隋惟用七鍾,另五鍾設而不擊,俗稱啞鍾。文收吹律調之,十二鍾皆用。以功授協律郎。文收表請釐正太樂,太宗以天下喪亂,雖改音律而樂不和,天下太平,則音律自然調和,無須更改,故不依其請。以孝孫《十二和》之制不完備,與起居郎呂才考正律呂,葉其聲音,樂曲遂備。制《景雲河清樂》,又名《燕樂》,以玉磬、方響等二十來種樂器奏之,編成舞蹈。

徐齊聃,字將道,湖州長城人,世居馮翊,八歲能文,舉弘文生,歷任曹王府參軍、潞王府文學、崇文館學士、桃林令、沛王侍讀、西臺舍人。詔突厥酋長子弟侍東宮,齊聃上疏言皇太子左右應引文學端良之士,不可以戎狄邊夷之人入侍。又奏長孫無忌乃高宗外祖,不可以子孫之罪毀其先廟,高宗皆納之,並詔復無蘄忌之官。齊聃擅長文誥,高宗愛其文,令侍皇太子及諸王屬文,因洩禁中機密,貶蘄州司馬,流欽州,及卒,年四十四。

趙仁本,陝州河北人。隋末任官,貞觀中累轉殿中侍御史,仁本善記憶,遇詔敕,手寫速記,臨事亦皆暗記,時人為之嘆服。曾有敕差一御史任遠使,同列皆託辭不行,仁本以食君之祿,當為君效死力,雖跋涉艱險,亦不能有所辭,主動請行,既行,處事稱旨,擢吏部員外郎。歷遷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太子右中護兼正諫大夫,司列少常伯。時許敬宗為右相,欲用親信,有所請託,仁本皆拒之,敬宗因此懷恨,轉仁本左肅機,罷知政事,乃卒。仁本曾充使檢校四部群書,任詳刑少卿時撰《法例》三卷,作為斷案准則,高宗後以煩文不便廢之。

尉遲乙僧,于闐人,父尉遲跋質那,隋時居長安。乙僧唐初時授宿衛官,襲封郡公,居長安奉恩寺。父子二人略為于闐質子,並同是著名畫家,時稱跋質那為大尉遲,乙僧為小尉遲。乙僧之畫,時與閻立本齊名,長安、洛陽大寺院,如慈恩寺、光宅寺、興唐寺、大雲寺等皆有其所作壁畫。內容包括佛像、菩薩、鬼神、淨土經變、降魔變、外國佛眾及黃犬、鷹、凹凸花。所畫皆外國物象,非中華威儀,明顯將西域風格特色傳入中原。其畫屬凹凸一派,給後世很大影響。時人評其畫:“氣正跡高,可與顧愷之陸探微為友”。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