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神神秘秘地對呂布低聲囑咐一番。
呂布眼睛一亮,提起畫戟就開始傻乎乎的繞著鄴城跑圈兒了。
至於曹操為什麼不打……因為現在是秋天。
烏桓剛剛接納袁熙和袁尚,短時間內不會主動出擊。可一到冬天,他們就必然會跑到幽州來劫掠。
由於在短時間內連克幽並兩州的緣故,烏桓必然心生防備,現在曹操按兵不動,就是為了放鬆他們的警惕。
郭嘉提出的建議是打,而且是在他們剛退去的時候打,因為這時的烏桓恰恰是最沒有防備的時候。
……
荊州。
這兩年來,曹初已經很少聽到叫囂著讓曹操把權力還給皇帝的話了。不說曹操的治下,就連劉表這裡也沒什麼人會說這種話。
劉協的存在感越來越弱。
如果不是後世的影響太深刻,曹初幾乎以為一切都很順利。但也只是幾乎而已。
她知道,之所以現在什麼事都沒有,是因為曹丞相做的事情還沒有觸碰到一些人的底線,一旦觸碰到某個底線,立刻就會激起千層浪。
現在的曹操只是權臣,名義上沒有多少逾越,大漢朝不缺權臣。
大漢能容忍像霍光一樣的權臣,但是容忍不了王莽那種權臣。
但是,憑什麼呢?
不說霍光的性質跟曹操半點不一樣,就算一樣,可霍光的後人又去哪了?
霍光是兩百年前的權臣,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居功甚偉,一生未曾起過反意。
可最終他除了身後的哀榮又得到了什麼呢?他死後,整個霍家就被安了個謀反的罪名滿門抄斬!
更別說曹操的性質跟霍光完全不同。如果曹操辛辛苦苦幫劉協打江山,天下平定之後真的歸政於帝了,到頭來別說曹昂他們幾個,估計就連尚在襁褓中的孩子都不會被放過。
很多時候,做某種事不是因為他想做,而是為了自保或者保全後人,不得不做。
曹初長嘆一口氣。
臨走前,曹初又去了一趟隆中,並且很誠懇地想請諸葛亮出山。
今時不同往日,曹操已經不是剛剛把天子接到許都,面對袁紹還需要處處忍耐的人了。現在的北方基本上被他統一,當初不可一世的袁紹和袁術都敗在了曹操的手中。而他又位居丞相,封武平侯,如今正是勢力最強的一方諸侯。
劉表和劉璋都不是雄才之主,孫權雖年輕有為卻受著地域的限制,畢竟這個年代的經濟重心在北方。
而劉備尚在許都當著官,他的名氣挺響,就算諸葛亮住的那麼遠也聽過劉備仁義的名聲。
原本曹初的確很擔心劉備跟諸葛亮看對眼,不過現在她卻不擔心了。
一個仁義的人會去勾搭別人的文官嗎?一旦劉備去勾搭他,那不就成假仁義了?但是隻有真仁義才能吸引到人才來投奔,假仁義卻是吸引不到的。
這就成了個死迴圈。
依劉備的做風,除非別人帳下的臣子自己送上門來他才會接納,如果要他主動挖牆角……不,就算劉備為了自己的名聲也不會這麼幹。
要不然別人怎麼會說當好人難呢。
曹初之所以敢對這麼提,也是基於自己這邊底氣足的緣故。
諸葛亮卻問了一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他的友人徐庶任職於許都的禦史臺,每日送上的彈劾奏疏卻只是象徵性地在陛下面前走個流程,就馬不停蹄地送到鄴城去了。
“那麼,徐元直到底是在為丞相做事,還是在為陛下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