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萬物的聲音。
吳狄漸漸放慢了速度,沿途一路傾聽他所聽到的一切聲音。
靜靜聽來,可以聽到秋蟬在樹上鳴叫,那是富有規律的屬於生命的聲音,它們埋藏於土地耗費了許多時光,破土而出只換來寥寥的幾許酷夏和涼秋,卻依然無悔。
默默聽來,可以聽到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風兒將它們送到自己的耳中,那也是新生的脆響,有雛鳥有成鳥,甚至只要細細去聽,吳狄還能分辨它們巢xue的位置。
各類飛禽走獸在清晨都漸漸開始活躍起來,吳狄也聽膩了這些生機百態的聲音,那還是將注意力都放在植物身上吧,這些不會動的衛士,又會有什麼聲音呢?
深山老林裡面,會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植物,所以就算是最資深的丹師,也不敢說他認識全天下每一株植物。
比如那輕微的,就像是火柴劃過盒子一般的聲音,便是七色花悄然開放了它的花苞,除了聲音,還隨風送來味道,那是一種像蓮子一樣的淡淡的清香。
又像是“嚓”的一聲,那便是武者聞之色變的食人花攻擊獵物的聲音,它們總會在不經意間隱藏好,給獵物以致命一擊,若是武者不小心,都會付出一條手臂的代價。
這一日,吳狄行走在山林,與禽鳥為伴,與秀木為伍,嘴饞了吃點山果,口渴了喝點清泉水,在他馴獸至尊天賦的親和加持下,居然摸清了附近鳥獸分佈的情況,儼然一個山大王。
又一日,這裡有一條四通發達的小溪流,至於如何發達莫問吳狄是如何知道的,天可憐見他在水下度過了一日,目的是想從水下找找靈感,看看能不能突破,可是遊了半天也沒有任何感覺,倒是水草和遊魚挺多的。
出了溪水,他也不弄幹身子,就直接坐在溪邊,閉目冥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吳狄時刻記著道德經中的這一句,試圖從中找出天人合一的契機。
據《道德經》所說,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狀態。宇宙自然是大天地,而人體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前世吳狄對於道德經還是有些研究的,也是屬於閑得蛋疼的這種型別,知道天人合一中不僅有天地氣交和天地同律,還有人與天關系中的人天同構,人天同類,人天同象和人天同數,總得來說就是人與天地息息相關,至高境界便是天人達到同一,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統一境界。
道德經中對於天人合一的根本表述吳狄也有些記憶。
大抵是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些話在以前吳狄還不能理解,現在想到了這些,他突然像是抓住了什麼東西一般,莫名對這些東西有了自己的理解。
天體執行有其變化微妙,天地萬物變化無常,一切運動都包含在這玄之又玄的天道中了。如同最後的吳狄頗為贊同的東方陽熹的觀點來:天人合一就是人與自然合一,這裡所說的自然,不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高山、草原、森林、河流,因為這些是自然演化的形式,而不是自然真空純至淨的本質。
自然的形式有變化、有生有滅,自然的本質沒有變化和生滅。
想到這些,這些日子的感悟一下子都冒出來,吳狄突然懂得了,自己一直走了一個彎路,而忽略了最簡單最本質的那一條道路,在佛家說,這應該就是頓悟。
吳狄悟了,他終於知道天人合一到底該是一個什麼樣子了,他知道,現在的自己,是最為接近天人合一的那一步,而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斷下去,就一定能悟到傳說中的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