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這時可以用酒開啟對方心扉,使他傾吐內心最真實的自我。
庸俗之人,喝酒以後胡言亂語,甚至耍酒瘋,鬧得場面尷尬。而能夠自我剋制的人,有時會在此時流露心底的感慨,或談理想,或談挫折。因此識人的伯樂,最應該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觀察對方面對利益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節操。節操高潔之人,對不義之財絕不享用。東國古代名著《孟子》有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不義之財,數額再大,終究逃不過清空的一天。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節操辛苦獲利,則利雖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在拜託對方辦事時,還可以由此觀察對方是否能如約辦到。“不信不立,不誠不行。”一個人能否在社會立穩腳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諾言。如果一個人答應對方的事辦不到,他會誠意向人道歉,有時甚至會推薦能辦好事的人。雖然此時他失信了,但反而彰顯出他的品質。
當今騰龍星的通訊科技讓我們交際眾多,每天都要面對大量陌生人。因此,這識人之七法可以進行借鑑,但不能完全照搬,根據現實的具體情況進行特事特辦吧。
那位保鏢或許是職業的原因,在這個大千世界中接觸的層面比較有侷限,從宋太平的識人七法中感悟的較淺,也就沉思的時間最短,徑直丟擲了自己心頭積壓多年的疑問:“宋太平兄弟,從我小的時候,就在困惑為什麼富人那麼有錢,窮人那麼缺錢?而似乎我身邊的一些人很努力的打拼,依舊是窮人,生活依舊是拮据的,身體卻快被累垮了。”
正在領悟宋太平講解識人七法的眾人很不滿那位保鏢打斷他們的思路,但聽到那位保鏢的疑問,都沒有說什麼,即便他們中竇發財已經躋身進入富人行列,但他的財富是怎麼來的,他自己很清楚,這種財富來的快,去的更快,沒有富人的合法賺錢手段,是守不住身邊財富的。
宋太平微微一笑,就那位保鏢的疑問進行解答:
有個窮人在神靈面前埋怨道:“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閒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
神靈微笑地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
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
說完神靈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讓他們每天挖煤,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但花費的一分不剩。
富人平時沒幹過重活,很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賣,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帶回倆個窮人來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旁監督著。
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把煤賣了又僱了幾個苦力,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基本沒有剩餘錢。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果可想而知,透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看到:成功,不在於你能做多少事,而在於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學會借力吧!借別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平臺的力,借系統的力!由此,你便找到了槓桿的著力點,去撬動整個世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頭驢,掉到了一個很深的廢棄陷阱裡。主人權衡一下,認為救它上來不划算,走了。
每天,還有人往陷阱裡面倒垃圾,驢很生氣:掉到了陷阱裡,每天還有那麼多垃圾扔在他旁邊。
可是有一天,它決定改變它的人生態度,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腳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沒,並從垃圾中找些殘羹來維持體能。
終於有一天,垃圾成為它的墊腳石,讓它從這個廢棄陷阱裡成功逃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