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百思不得其解,從玉靈族的餘玲玲的種種表現來看,應該是很聰明的,但為什麼這麼一個很淺顯的道理都理解不了呢?只能在表象上看故事的熱鬧,卻看不到故事內在蘊含的道理,或者說是社會執行的規則也是可以的,在玉靈族中既然能夠誕生法尊主這樣的存在,就說明玉靈族具備從事物的表象總結歸納出其執行規則的能力。在機械生命體田薇解釋了法尊主是多麼神奇的存在,讓宋太平靈機一動,騰龍星人類的悟性是否也是一種特殊能力?只是要達到掌控宇宙的全部規則,所需要的知識量已經超出了正常人腦容量,……
宋太平還在思索著如何仿照法尊主那樣將規則轉變成戰鬥力,充分發揮騰龍星人類的悟性優勢,餘玲玲已經瞪著大眼睛,用雙手擰起宋太平的耳朵,天知道餘玲玲跟誰學的,稍有不滿,直接擰宋太平耳朵,讓紅著耳朵的宋太平苦不堪言。
宋太平連忙求饒,餘玲玲才鬆開雙手,不依不饒的說道:“宋太平弟弟是個大壞蛋,敢拐著彎罵姐姐我笨,太不給姐姐我面子了,繼續給姐姐講故事。講的沒意思話,看姐姐怎麼收拾你!”
宋太平甚是無奈的思索了一下:“餘玲玲姐姐,那麼就講面子的故事,有位人際關係專家有一句形象的比喻,人生要吃好三碗麵,一是體面,二是場面,三是情面,三碗麵合成一碗麵就是‘面子’。
我們東國人特別好面子,因此‘給我個面子’,是在東國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回顧過往的歷史事件,有些時候依靠面子確實能做成一些事情。在三國演義中記載: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紛爭天下。劉備與呂布割據徐州。袁術先和呂布結成了兒女親家,然後派大將紀靈來攻打劉備。劉備被紀靈大軍圍困在小沛,危亡之際,向呂布求救。
呂布擔心劉備滅亡之後,唇亡齒寒,但是礙於和袁術結親在前,又不好直接出兵幫劉備解圍,遂決定從中調停。呂布先率大軍屯於小沛城郊,然後宴請紀靈諸將。
他讓軍士在軍營中豎起一根戟,然後和紀靈等人打賭:劉備是我的拜把子兄弟,他今天被你們圍困。但是我卻不喜歡與人紛爭。這樣,如果我能夠射中戟的小枝椏,你們就撤兵;如果一發不中,那你們消滅劉備我也不管了。
呂布開弓、搭箭,準確射中戟的小枝。諸將震驚。
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本來就是勇冠天下的第一勇將,加上現場露了這麼一手,還有麾下數萬西涼鐵騎威懾,紀靈等人只好撤兵。劉備獲救。呂布之所以能把這事兒辦成,最重要的就是他有足夠大的面子。
整天將‘給我個面子’掛嘴邊上的人,往往是自視甚高
當一個人對他人說‘給我個面子’的時候,無異於在說:‘我這麼重要,你得聽我的!’
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自以為的那麼重要。
你所熟悉的平源電影公司總裁林道源,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裡,小時候吃飯總是很多人一起同桌同食。
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在吃飯的時候把自己藏進了一個櫃子裡,想看看大家是否因為找不到他而著急。但是直到大家把飯吃完,也沒有誰發現桌上少了一個人。他只好自己從櫃子裡爬出來,但是等待他的只有些剩飯剩菜了。
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在別人眼中的分量,可能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重。既然並沒那麼重要,也就不該總是要求別人‘給我個面子’。
‘給我個面子’,其實是一種情感綁架。這句話直接或間接聽到最多的場合恐怕是在酒桌上。中國人喝酒從來講究勸酒,而且以多喝酒為好。
有人端著一杯酒,滿臉堆笑來到你面前,總能找到諸多讓你不得不喝的理由。
當然最有殺傷力的還是:‘你不給面子?’
言下之意就是:‘你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不給我面子,就是不認可咱們之間的感情。’
至於你喝了是不舒服,還是進醫院,卻不是別人考慮的範圍。說到底,這是一種情感綁架。
當然,有人說這是酒文化。古人在酒桌上有酒,有酒令,有詩詞,確實是有文化。
但是,看看現在的酒桌,除了面子,除了粗言汙語,已經沒有什麼值得稱頌的文化了。
很發人深思的是你連我的健康、生死尚且不顧,裡子都沒了,又何來面子?
歸根結底,面子就是自身的實力,從來都是自己拼出來的,並不是別人給你的。
回到開篇的故事。
後來曹操打敗呂布,準備在白門樓下將其處死。
呂布央求劉備:“看在我曾經轅門射戟救你的面子上,幫我在曹操面前求求情吧。”
本來曹操出於對人才的愛惜,也有心放呂布一馬,就差有一個合適理由,下臺階了。但是劉備擔心曹操收服呂布後,如虎添翼更加難以剷除,便極力勸說曹操殺掉呂布。最終呂布被絞死在白門樓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呂布當初有足夠的面子解小沛之圍,是因為他的實力,自身有萬夫不當之勇,麾下數萬西涼鐵騎。
當他淪為階下囚的時候,已經沒有任何實力了,連人身自由都沒有了,所謂的面子已經一文不值,就連曾經對劉備的救命之恩,在劉備權衡利弊後,還是選擇了送呂布去死。
同樣的道理,林道源大導演如果是在成名之後,在吃飯的時候把自己藏起來,肯定就會有人詢問,有人找了,等他一起用餐。
世界上嗜酒如命的國家有的是,比爾國每年冬天都有喝醉酒凍死在街頭的,但比爾國人大多數都是自己喝自己的,絕不會管到別人杯子裡去。
自己躲著不喝卻想盡辦法讓別人多喝的,算是東國最近幾十年出現的陋習。這套酒桌儀式是如此普及和具有感染力,以至於滲透到了每一寸土地,連大學生們都紛紛淪陷。這證明了其具有深厚的民眾土壤和現實基礎。
最近的幾十年,東國工商業發展迅猛,出現一些劣幣驅良幣的問題,讓我們從熟人社會轉為陌生人社會,缺乏互信才是荒謬勸酒文化背後的真正滋生土壤。勸酒自然成為信任測試的不二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