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章 委派做飯

3、貪念。

多的總是更好,沒貴多少卻得到多好多的感覺。

消費者,如何避免對賭陷阱?

其實越理性的人,越明白自己需求,越容易選擇自己需要的,而不是自己感覺自己要的。

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比如健身,計算每週去一次也就50次,可以先買個次卡,用完了可以再買呀。

其實,我們往往比自己想的更堅持不下去……

有多少人決定學英語,買好了單詞本,然後就沒翻過;決定要健身,買好了漂亮的健身服,然後去了一次就再沒去過了;答應自己,堅持不到三天,就因為各種事情荒廢了;決定每天要23點前睡,堅持不到一週,就開始繼續熬夜。

在事情開始時的堅持態度並不能代表什麼,先堅持一個月再製定計劃,往往比一頭熱瞬間制定長久計劃的轉化率來的高。

當然,作為消費者而言,有一條法則高於一切商業原則,就是“我買的爽”。不需要計算價效比,不需要計算怎麼購買,不需要理解思考,開心就好了。當然,這也是商家最喜歡的消費者了。

作為企業,如何運用好對賭法則?

衡量平均一個使用者需要使用的數量,初期給一個遠高於使用者需要的贈送數量,試行一段時間後,如果使用者平均量沒有明顯上漲,說明使用者需要量基本是恆定的。

這個時候可以開始全部免費,因為即使全部免費,實際使用量依然能維持恆定,但全部免費打破了使用者的心理顧慮,購買轉化率反而會上漲。

第一次聽到對賭是在朋友的創業公司和投資人之間籤的對賭協議,舉例就是風投投資這家公司500萬,如果你一年內使用者量做到100萬,那他的500萬就佔股份的10,但如果一年內你的使用者量做不到100萬,那他的500萬就佔股份的80。

其實一直比較反感對賭協議,因為對賭協議是一種短期的,把投資人和創業者放在對立面的一種合作方式,雖然也會有投資者說我這是希望給他壓力,我也希望他能達到對賭條件,我更願意佔少的股份,只要這個專案有發展。

但這是以脅迫人,“不得不”的方式讓人做事,而並非“我想要”,這會讓創業者慢慢失去初心,並非因為熱愛某件事而創造價值,而是因為避免股份被稀釋而不得不前行。對比國外的風投和創業者的投資模式,對賭的短期效應更加明顯和不合理。

除卻風投上的對賭,其實生活中才是最多對賭的地方。

之前一個朋友去印本國和我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商業模式,和大家分享下:

印本國有的店面出租並非像我們按照交每個月租金的方式來出租,而是一次繳納20年的租金。

一次了20年租金所付的金額可以打6折,並且,20年以後租金將全部返還給你,相當於白讓你租了20年的店鋪。

對於租店面的店主而言會更把這個店面當作自己的所有物來用心經營。

而房東拿了這個20年的租金拿去做投資理財,只需要確保每年的收益回報率超過20年不變的租金即可,比如這筆錢投資一個專案每年有20的回報率,幾年後利滾利很快就純賺,比租金本身的收益還高很多。

當時我聽到這個例子的時候就在想,如果黃鑽綠鑽推出一個一次性購買20年黃鑽,20年後可以全部退回,或者退回99避免一些法務問題),會不會大幅提升銷售量呢?比如原本只有10的人購買,變成了20的人購買?

這筆費用再拿給戰略部用於投資,按目前可見的投資回報率肯定遠遠大於增值部分帶來的收益,而且不用佔用已有資金。還能放一部分做一些保障性對沖型的投資,攤平風險。總體看來20年收益會比使用者購買增值服務帶來的利潤更高。

大家管這種說法叫做金融。當然在不同國家應該會遇到不同的法律問題,在此不考慮此因素。

這些方式本質都算對賭,賭的是自己投資理財的收益回報率大於20年售賣該產品所獲得的收益。

所有對賭,計算的都是機率。

現實中出現對賭協議最多的便是投資條款,那麼什麼是對賭協議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