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阿艾爾山區,宋太平就在觀察著地形地貌,注意到最佳的易守難攻的小山峰上有著大量的祭品,似乎是泰美吉雅國民眾經常做祭祀的地方,涉及了當地民眾的信仰膜拜的區域,肆意在那裡開設戰場,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只能放棄這座小山峰。
宋太平目光轉向不遠處的一座不高山峰的山腳位置採集水晶礦石而掏空的幽深山洞,這個小山峰周圍二千米範圍沒有高的山巒,周圍五十米是除了一條通往山洞的簡易公路,全是一片廢渣土,那裡寸草不生,一片荒涼,倒是不錯的作戰場所!
宋太平指著這座山峰,扭頭對葉悠然、姚光遠和夏雨,鎮定的說道:“我們就以那座山峰作為臨時落腳點,迎戰這些僱傭兵,將全部客車開進那個山洞深處,用驅毒蟲毒蛇的藥沫清理掉現場的生物隱患,姚總和夏總髮動會建築施工的兄弟們隨我在周邊的廢渣土區域建人造沼澤;龍嘯雲隊長,選上一些當過兵的兄弟修建山洞洞口的防禦工事,並在唯一的公路上埋反坦克,反步兵雷,同時幹掉他們的遙控.無人.機和偵查的探子。
各位領導,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沒有話,立即開工,那幫混蛋不會給我們很多時間準備的!”
在後面觀望的常歡和滕鐵都是一愣,相互觀望一眼,沒有想到這位牟孝柏會懂這麼多知識,難道還當過兵?他所做的佈置正是當年程曦強老英雄帶領好漢們在落雁山脈殲滅印本國現代化機械作戰師團,所用的經典招式的升級版,在軍隊進行作戰指揮培訓中,常歡和滕鐵和大家一樣都是流著眼淚,聽完這東國軍隊指揮官必修的落雁山脈戰役教程。
曾經相似的流金歲月,讓常歡和滕鐵不約而同的想起了網路上阿何的一篇犀利網文:
一,一條耳塞的故事。
我很喜歡聽音樂,也捨得在這方面花錢。
幾年前在收入不高的時候,我便花了近萬元給自己買了一條akg的k3003耳塞。這條塞子被譽為耳塞中的王者,頂尖三單元動鐵產品的代表。
圈子裡的朋友聽聞後紛紛過來蹭聽,塞子表現確實很棒,聽過的人沒一個不說好。只是一次,其中一個用k3003聽完蔡琴一首《渡口》後,有點疑惑地跟我說:
沒錯,這條耳塞確實很棒,三頻均衡、解析力超高,勝過我以前聽過的所有塞子。但說實話,好像差距也沒我想象的那麼大。我現在聽的這條拜亞動力各方面的素質也就僅比k3003差一點而已,可是它只需要600塊錢。
這位朋友其實說了大實話。音訊領域向來有種說法,“一分錢一分貨,一角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意思是說,過了那條基本線之後,產品每好一分你都要付出原來十倍的代價。
<x102好那麼一點而已,價格卻有超過十倍的差距。
感覺只要是個正常人都去買拜亞動力了,k3003的價效比簡直低到不能再低。可事實是k3003一直賣的很好,甚至一度供不應求。因為就是“好那麼一點點”卻只有它能做到,大把的人願意為了這麼一點點付出高昂的代價。
不僅是耳塞如此,大部分產品做到頂尖幾乎都存在“一分錢一分貨,一角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的現象。對那些定位於尖端的廠家來說,只要把產品做好一分,便意味著十倍的收益。其實,做人也差不多。
二,20思維和及格線思維。
一位朋友曾經問我,說感覺身邊有些人能力似乎和自己差不多,但收入卻是自己但十倍,除掉運氣的因素,這是為什麼呢?
到底是什麼,導致有些人月薪是3000,而有些則是?
我說你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及格線思維”的人,但那些月薪3萬的人擁有的是“20思維”,這就是你們的本質差別。至於能力上的差別可能你的看法大致是沒錯的,頂多他就比你強那麼一點而已。
我自己總結了一條個人發展的定律:80的人其實失敗在最後的20
什麼意思呢,就是做事總是完成就好、達標就好,卻從來不去想“怎樣做的比其他人多那麼一點點,好那麼一點點”,也就是從來不費神去思考完成之外20的事情。就是這20的差距在時間維度上日積月累,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距。我自己就是20思維的受益者。
幾年前從國企跳槽出來,我以外行人的身份進入金融行業做銷售,其他同事大多都是科班出身,而且擁有幾年工作經驗。可是僅僅7個月以後,我便成為了公司的銷售冠軍。
上班第一天,領導便讓我去一家銀行網點講課。為此我不眠不休準備了三天,連演示用的ppt也用盡洪荒之力改了又改,內容要好,視覺效果也一定要有逼格。
實際培訓的效果只能說差強人意,和其他同事可能差不多甚至還有所不如,但培訓結束後銀行的人找領導把我做的ppt要了過去,說“覺得這份ppt做得特別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就這件事,後面領導便分配給了我更多的講課機會。日積月累,我在銀行渠道的影響力便快速提升。
做銷售需要每天跑銀行網點,其他同事一般一天跑3個,4個就是極限了。我要求自己每天早起一個鐘,晚下班一個鐘,努力做到一天跑5個網點甚至有時是6個。連續堅持了好幾個月,一天都不敢鬆懈。
類似這樣“額外的20工作”,我做了很多。每一件都沒有給我帶來即時的回報,但半年多過去,我成了公司的銷售冠軍。
這段經歷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從那以後有了非常深的體會:
不要總想著短時間的“質變”,飛躍式發展。只要你每天比別人多想20,多做20,質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為80的人都不是這樣思考問題的,他們常見的方式是:別人都這樣做,那我也這樣做;別人都做到這樣就夠了,那我也做到這裡就停下;別人都只做這些事情,那我也只做這些事情。
三,機率的分佈。
機率論裡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分佈叫正態分佈,也經常被叫做“常態分佈”,因為很多事物的分佈都符合這個規律,如何去理解這條曲線呢?
橫軸最中間的那個點,你可以認為是一個群體的“平均表現”。將平均值往左和往右各推移一個不需要很大的數值,你會發現,有99的人都會落在這個區間。
比如高考,假設所有人的平均表現是500分,你加減40分,其實99人的分數可能都處在460540分這個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