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田小鵬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大聖歸來。
此片原本在15年上映,但是製作就耗費了八年。
說實在的,人生有幾個風華正茂的八年?
所以該片在07年就開始製作了。
但是故事,早就在田小鵬的腦子裡有了雛形。
對於田小鵬這一代人來說,上美廠的那些動畫,是他們共同的記憶。
而收穫過這種外媒評價:“《大鬧天宮》具有一般迪士尼動畫作品的美感,但造型藝術又是迪士尼式動畫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的《大鬧天宮》,就是他們共同記憶中最閃光的那一部分。
在萬籟鳴導演仙逝後,這個國內動畫行業創始人的墓碑上,正是持棒眺望的大聖。
不說上美的影響,猴哥本身的影響力就足夠誇張了。
古代經典,先說四大名著,而四大名著要說號召力,猴哥認第二,還真沒哪個人物能認第一。
即便是諸葛丞相,受限於題材,他的票房號召力也是絕不如大聖的。
一個五歲的孩子理解不了諸葛丞相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六出祁山的功敗垂成,但是不妨礙他會覺得頭戴鳳翅紫金冠,身披鎖子黃金甲,腳踏藕絲步雲履的猴哥很帥。
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受不了寶玉的婆婆媽媽,看不進黛玉的感花傷己,但是不喜歡學校和家長管束的他,會喜歡那個踏上凌霄,可與天齊的桀驁身影。
一個二十五歲的社畜已經看的懂宋江團伙替天行道大旗下,做出的不少腌臢事,但是他覺得戴上金箍的大聖,就是被種種壓力所緊緊束縛的自己的真實寫照。
一直到八十五歲,久經世事的老人已經明白,那個自帶濾鏡的猴子,在最後已不再是齊天聖,而是鬥戰佛,他最終還是翻不了天,打破不了那個比天還要大的“規矩”,但是他會回想起曾經那個天真幻想一個無所不能孫大聖的自己。
大聖早就已經變成了一個符號。
就像小和尚說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一個筋斗雲啊,那是十萬八千里。”
我們討厭的從來都是無底線消費我們情懷的製片和投資,而不是腦海裡那個無拘無束的身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江河翻看完田小鵬寫的故事梗概,還是有些動容。
此時的大聖劇情和後世自然是有些不同的。
比如作為唐僧的前九世之一,江流兒最後是要死的。
總的來說,因為提早問世的原因,這個初稿的完成度不是很高。
但是,在情節的長度上,是要遠遠超過只有歸來的大聖的。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大聖歸來之後,他還是要和後來的唐僧再出發的。
畢竟還沒在田小鵬的腦海裡醞釀那麼久,久到他覺得不做不行,久到就算是耗時八年,他也一定要完成的地步。
李江河看出不少硬傷。
畢竟現在他也算是科班出身,師從名師,基本鑑賞能力還是不錯的。
而且這種初稿要沒有硬傷,那才是奇怪。
“你這個猴子,中間邏輯挺硬的”,李江河喝了口水,說道:“說真的,這個感情變化,他為什麼後來這麼在意小和尚,根本沒寫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