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住的酒店只是尋常旅店,早餐要加錢,兩個人還是手挽著手去外邊吃了。
俗話說i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吃早茶地習慣也不是隻有粵省才有。
大早上,其他人也沒起床,兩個人就不準備去負有盛名的“三春”吃早茶了,隨便在路邊找了個看著乾淨的茶社就坐了下來。
揚州的茶社很多,其實早點也不外乎那幾樣。
兩個人點了燙乾絲,松籽糯米燒賣和蟹黃湯包,很經典。
上的茶是楊柳春,一種相對淡一些的綠茶,茶有茶的好處,喝不慣的人總覺得茶是苦澀的,但是喝得慣的則喝出喝不厭的甘甜。
這玩意兒可能還講點天賦,有的人一輩子也受不了茶的澀苦,淺嘗輒止,有的人則是一入嘴就愛上了,成了“老茶客”。
“好吃”,李江河點點頭。
他現在愈發覺得“吃”真是人生一大樂事,雖然小時候家裡沒那麼富,但是能開早餐攤的,手藝都差不到哪裡去,所以李江河以前虧著衣服,虧著玩具,虧著不少東西,可就是沒怎麼虧嘴。
畢竟基因在好,身高也是要靠營養向上“催”的。
“好吃”,阮湘一戳湯包,裡面就流出汁水來。
二十年後,吃這種湯包就是要配上吸管了。
李江河看看阮湘,這時候想起她家裡因為父親地阮學紅的緣故,估計是黔貴的菜做的多,沒怎麼吃過早茶。
“好吃吧?”,服務員端上松籽糯米燒賣,笑道:“這附近設不知道我們的湯包皮薄湯多。”
“這個皮怎麼能做到這麼薄,卻不破呢?”,阮湘好奇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是高筋面,混上鹼水,鹽和蛋清,其實這湯包好吃,皮是附帶的,這餡才是關鍵,只是個人做不來,太耗費時間了”,這種茶舍,多是家庭制,服務員是老闆親戚,她笑說:“小姑娘一看就是個能幹活的,你未來的丈夫有福氣。”
“你怎麼看出我們沒結婚的”,李江河奇道。
“結沒結婚,結過婚的人才懂”,服務員搖搖頭,徑直離開了,“吃好喝好,那邊叫我了。”
燙乾絲的雞絲很嫩,松籽糯米燒賣確實有股松香味。
這燙乾絲還是跟乾隆爺有關係,畢竟六下江南,五次都到過揚州。
幹銀魚絲、木耳絲、口蘑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海參絲、蛭乾絲、燕窩絲,九種“絲”做的燙乾絲,有個別名:“九絲湯”。
乾隆爺如果做個帶貨主播,應該還是比較稱職的。
吃完早茶,李江河和阮湘沒太耗時間,雖然在揚州本地,早茶可不是隻能早上吃完,他們兩個打包了四分蝦餃,兩份千層油糕,回了賓館。
因為蟹黃湯包吃熱不吃冷,帶回去就沒那個味道了。
這時候其他四個人不過剛剛起床。
“謝謝湘湘,你們還真般配”,丘可君笑著接過蝦餃,“起的好早。”
“三哥是早起先鋒”,王雲立也接過他們的那兩份,“我以為你今天怎麼也要下不了床呢。”
“蝦餃可沒這麼葷”,李江河搖搖頭。
“他呀,他就是個葷人”,趙雪青白了一眼王雲立。
“人又不能不吃葷,我這也是膳食必備”,王雲立和趙雪青打起“嘴仗”。
旁邊陶卓然和丘可君相對安靜,吃的津津有味。
吃過飯,幾個人去逛了逛“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