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達王城是西希達爾城攻下的一座極重要的王城,在地理位置上極具戰略意義,肥沃土地造就的高額稅金也很可觀。
圖爾城被毀,整座王城不複存在,但因獨特的地理位置,仍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被裴諾爾王以高價轉賣給卡特蘭國。
據傳新妃也是交換條件之一,否則那當眾宣佈訂婚的海伊瑟爾如何肯輕易放手。但這只是限於少數權貴間的秘密流言,且被裴諾爾王壓得死死的,稍有燃起的苗頭就被打壓下去。
曾有權臣斥責裴諾爾王不該讓出圖爾城,即使被移為平地,但那片平地的價值也極大,設立兩道過關兵卡收取過路金,再加幾座驛站加以經營也能收取一定稅金,一整年下來西希達爾斯的收益也不小。
但裴諾爾王卻認為在這裡住了幾百年的原城民因城毀而流離失所,民怨極大,必會集結一批暴民,時不時就會引發一場暴動,到時不得不派出軍團鎮壓,勞民傷財,中長期內恐怕不得安寧。
另外圖爾城爆炸時引發的毒素滲入地底,恐怕種植稻穀等物也會收益慘淡,就算之後化解毒素,土地也不可能再恢複與從前一樣。從長期來看,對西希達爾斯來說是弊大於利。
西希達爾斯是一座建國不足十年的王國,有這財力、精力與時間去打造維護一座被移為平地的王城,不如去攻佔其他富饒美麗的王城。
但圖爾城對卡特蘭仍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圖爾城緊臨阿諾爾海,而卡特蘭的主城便建在阿諾爾海的深處,拿下圖爾城有利於卡特蘭建立國防邊界,築起一道極佳的王國防禦。
圖爾城在幾百年前便是卡特蘭的一部分,可因為一場聲勢浩大的政變,卡特蘭的君王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將圖爾城割讓了一座小國,得了一筆重新建立主城的重金。
爾後,圖爾城得到了至寶火焰之劍,趁小國與他國戰爭之時鬧獨立,成為一座獨立的王城。
現在,卡特蘭能拿回圖爾城的這片土地,可以說是一洗先祖之恥。
既達王城的叛亂開始後,原以為很快能被鎮壓下去,可局勢卻越來越亂,連王城內的貴族都開始應和原城主了,認為原城主在時的繳納的稅金少一些,城民們的利益更多一些,便暗暗煽動一些城民舉辦罷工、遊i行等活動。。。。。。
由此既達王城陷入內外夾攻的局面。
經過幾次禦前會議協商,裴諾爾王決定親自帶兵前往平亂。
臨行前,裴諾爾王前往新妃寢宮,想與她道別,但新妃卻避而不見。
裴諾爾王強行進入房間,新妃卻朝他丟花瓶,連一句撫慰鼓勵之話都沒有,顯然仍對之前麗卡思王妃獲寵之事耿耿於懷。
多少人嘆新妃不懂事,就這麼作吧,遲早會把君王的耐性磨掉,到時悔得腸子青都沒用。
一個男人哪天愛得累了、倦了,再也疲於應對,對這個女人的愛便會灰飛煙滅。
再出現一個手腕、心智極佳的絕世美人,就更沒這個新妃什麼事了。
當然,也有不少女人暗喜,沒想到新妃是這樣一個頭腦簡單、呆頭傻腦的女人,再加上沒有後臺,待時機一到,對付起來實在再容易不過了。
躲在落地窗的垂地窗簾後,心美看著那道被眾僕簇擁的修長挺拔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庭院大門之後,剋制不住的眼淚終於落下。
她本想說出保重,本想說出一路平安,本想說注意安全,本想說早點回來,可全都沒能說出來,對他的焦慮、擔心、憂慮再加上之前的憤怒、惱恨、嫉妒交織在一起,終於化為手中的花瓶,狠狠向他砸了過去。
在旁人眼裡,她很作,在她自己看來,也真的是很作。
天知道她是多麼想讓他留下來,可她的嘴唇動了動,脫口而出的是“滾”。
作者有話要說: 有人說裴諾爾渣,但相比起同級別的富豪,他卻是難得的專情男人。不信的話,可以上百度去搜,有幾個頂級富豪或權貴能做到一生只愛一人,或一生只與一個女人在一起,包括李嘉誠、比爾蓋茨、布什、美國歷屆總統中的n位總統等……
更何況,本文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男權社會裡,女性作為附庸存在,社會規則預設為男人可以多妻,被視作理所當然,裴諾爾自然不會認為自己在與女主吵完架後去找其他女人有錯。女主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才不會揪著他不放,但女主也有自己的報複方法,文中的只是其一。
你不可能讓一個從小生活在這種社會規則下的男人認同現代社會的婚戀規則,這對本書中的情節來說是不合理的,也是讓裴諾爾很難接受的,至少目前是很難接受的。或者說,每個人都很難擺脫從小所受的社會規則的影響。他或許以後會有改變,但讓他改變的,是經歷,是教訓,而不是對現代社會婚戀規則的認同。
再次友情提示,本文屬於半寫實主義,愛情對於男人來說很難是人生的全部,也很難做到一生只有一個女人,或者結婚後一定不會出軌何況本文的故事背景是男權社會,男性從小耳濡目染受的教育與影響不一樣,他們不認為與其他妻子在一起是出軌)。
一個男人願意為一個女人視當前社會規則於無睹,必是與其有著不同的尋常的經歷,或者,是歲月贈予他的對愛情對人生的思考的厚度……
三言兩語很難講清,暫時講到這裡吧。
稍稍劇透一點,裴諾爾修煉到最後肯定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感謝仍然收看本文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