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了一天,此時已是傍晚了,九龍找了個酒店住下,簡單梳洗一番,去街邊吃了個快餐,回去酒店,事先和羅總約好第二天的見面時間,倒頭就睡,一夜無話。
第二天早上九點,九龍來到了邕州老街。
“邕州老街”位於邕江江畔,整條街長達1.8公里,街上有近300家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商業店鋪,整條街的建築風格古樸雄渾,飛簷挑角,梁枋交錯,鱗次櫛比,其中古色古香的金字招牌,更讓老街顯得幽深而超凡脫俗,處處盪漾著濃濃的文化韻味。
該街商品以奇石、字畫、古玩、盆景、根雕、手工藝品等收藏類為主,九龍很快便找到了羅華山的石館。
在這裡看了他所有的藏品。
他的藏品數量之巨、品質之高,著實讓人驚歎。
讓九龍奇怪的是,羅總似乎痴迷於大化石,其他的石種,在它的館裡,只作為點綴。
問羅總當地有什麼石頭,他倒是能滔滔不絕地說出來,說明他對當地石種還是瞭解的,章老師並沒有選錯物件。
羅總介紹到,桂自治區是中國當代賞石界最重要的省區之一,桂首府在廣西賞石文化中有著獨特和重要的作用。
邕江作為珠江的上游江河之一,它不僅是首府的母親河,邕江流域孕育了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與民族文化,更是首府歷史文化的源頭和搖籃。
首府當代賞石文化是建立在邕江流域發現觀賞石(包括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化現象,有著其獨特的歷史發展及其特色。
邕江古老石文化之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宗教崇拜石文化“石塊隨葬”以及史前新石器時代至商周使用和祭祀用的石(玉)器。
石器?先民們使用石器的歷史,九龍早就懂了,這和賞石有什麼關係?
這些石器不都是出土文物嗎?肯定表面粗糙吧,我們都是玩水石,講究水衝度和包漿的。
九龍真不明白這些石器和觀賞石有什麼關係,且聽羅總怎麼說。
羅總也看岀了九龍的困惑,告訴九龍,要闡述首府當代賞石文化發展及其特色,是離不開古代石器的。
“石塊或石子隨葬”現象由原始宗教意識發展而來,是中國原始賞石文化觀念之起源,它經歷了兩個階段:距今約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稍晚具有的原:始宗教意識和社會功利性價值統一的階段;以及距今約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稍晚具有的原始宗教意識、原始審美意識和社會功利性價值統一的階段。
首府邕江流域發現大量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中,比如,著名的邕寧“頂螄山遺址”出現了“石塊隨葬”現象,即為首府邕江原始賞石文化觀念之起源地。
另外,邕江兩岸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的考古發掘和以前在邕江作業的撈沙船在撈沙作業中發現不少史前新石器時代至商周使用和祭祀用石(玉)器,這表明:近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直至商周時代,南寧先民們製造的石斧、石錛、石杵、石刀、石矛、石網墜、石磨等磨製石器、蚌器、骨器和紅色夾砂陶片、有肩和無肩石器、穿孔器、大石鏟、研磨器等,還出現了不少邕江出產的玉石製作的玉鏟、玉錛等,這是首府邕江古老石文化乃至“玉石文化”之起源。
除了邕江發現石器外,上世紀80 年代,在邕江上游的左右江採沙船採沙生產過程中,左右江也發現了石器,被人從江河中打撈起來,這些水衝石器逐漸流入觀賞石界被作為觀賞石藏玩。
從此,採沙船工作人員、左右江地區的一些石農和石友都參與到水衝石器的搶救性撿拾活動中來。
與出土石器有相關地層及相應參照不同,水衝石器因水流的移動,難以確切對應周邊河床的地層關係,撿拾出水便成為現代觀賞石石器賞玩中確認真偽的一個重要傳承因素。
水衝石器隨著現代建設採沙而大量面世。
上世紀90 年代至2000 年後約十餘年時間,左右江石器主要透過首府石市對外聯絡。
近十年來,本產區成為對外流通的輻射中心,石器主要流往粵、滬、京、黔、滇、陝等地,為當地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所藏。
所以,九龍,我要告訴你,玩石的歷史,不是現在才開始的,而是早在史前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
我還要告訴你什麼叫玩石。
先民們在新石器時代,為了生存,也為了保護自己,他們便用石頭手工製成石斧、石錛、石杵、石刀、石矛、石網墜、石磨等磨製石器、蚌器、骨器和紅色夾砂陶片、有肩和無肩石器、穿孔器、大石鏟、研磨器等等,一來為了打獵用,二來可以驅趕猛禽猛獸,保護好自己,因此,先民們基本上是石不離身的,這就是原始時期的玩石。
這一下子就把玩石歷史往前推到史前新石器時代了,這麼說來,自己玩石可比什麼古玩的歷史都長了,九龍頓生一種榮耀感。
可是石器都能做觀賞石嗎?九龍把這個問題拋了過去。
羅總笑了:“很簡單呀,我這裡講的石器,主要是講從邕江裡撈起來的石頭,它們不僅水衝很好,包漿一流,而且有些還具有玉質感,都是先人制成各種形狀的石器,夠有型了吧。”
九龍恍然大悟,這不僅僅是有型的問題,而是具象了,完全符合觀賞石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難怪首府的人喜歡玩。
除了石器外,首府還有什麼觀賞石種類?九龍問道。
羅總介紹,隨著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邕江上游、下游從事撈砂作業的船隻在撈砂作業過程中,從邕江河底撈出大量的天然賞石、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等等,都流入到南寧市的奇石市場和民間收藏,逐步形成了南寧當代賞石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