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九章 時代性

第243章 時代性

本章寫得有些深入,希望能讓大家看清楚局勢)

姬昱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因為他知道一旦停下,前進的動力便會消散,改變世道的心會遭受到磨損。

有人將短暫思考所得出的結論稱之為“文明”,將歷史肢解分離,將古今本外的歷史和在其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割裂,只吸取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卻對事物的本質放之不提。

這類人說的文明不是後世常樂談的華夏文明、希臘文明,只是一種依據抽象的思想總結出的概念;

文明一詞也可指示為在一定時期範圍內,人類社會各方面發展的總和。例如詩中劃分的唐風、王風之類,在各國之中,也有學者在依據其中特性不斷深究本國的文明,這類人是禮官,也是有名的賢人。

這些人一直在研究,只是所研究的範圍一直都是放眼在本國中一定的歷史範圍,從而形成一種抽象的概念。

也因為這樣的抽象,無法用文明去分析文明;對於不同時期的現象,也只能透過後來者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其發展過程,相互聯絡,消亡的原因和影響。

可在姬昱不斷深入思考之後發現,這類人只不過是在以“看戲”的方式進行剖析,如王室和各國之中的太史、宗伯等,喜歡將本國文明的輝煌放到一起進行歌頌,將敵對的國家生成的糟粕也放在一起,便於國人進行批判。

如秦人好鬥、楚人無禮、晉人驕傲等,都是這些人為了歌頌自己本國的文明對他國進行批判。

可他們都不會去想這些文明的精華和糟粕是怎麼來的,也不考慮眾多國家實際上是否同時兼具兩者這類事實,只是匆匆忙忙的下一個結論。

“看,我們的祖輩多麼偉大!他國之人有多麼低劣!”

正是這類結論,讓華夏之國不能彼此友好相處,看似各國都有了彼此的發展,可卻不能容納他國的思想,所以國家之家會有衝突和矛盾,小國林立卻不能抵抗,而大國有著實力和本錢能夠吞併周邊的小國;強者愈強,而弱者只能遭受吞併的下場。

人類也是動物,有著獸性和貪婪,崇拜弱肉強食,身邊有著弱小之國,早晚會想方法吞併。大國已經開了先例,從早期楚國兼併蠻夷造就的空前國力,再到晉獻公在時“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都說明了國家強盛需要足夠的領地。

晉國的強大讓各國都有所羨慕,在掃平虞、虢兩國之後,打通了通向河南的通道,不僅擴張了本國的版圖,還使得自身愈發強大。

在混亂的時代,掌權的天子不能在實際上整頓天下,原本固有的秩序變得不再適合當前的現狀,諸侯的慾望得到空前的膨脹,禮崩樂壞的形勢就能證明王室已經在天下失去實際效力,各國開始設立自己的律法,自己的制度規則。

導致這一切的形成,終究還是歸結於已有的階級制度。

王、貴族、庶族,三者本就相互矛盾。王權失勢,貴族獨大;貴族失勢力,王和庶族會相應強大;庶族失勢,則貴族獨大。

底層的庶民稱不上庶族,能夠成為庶族的人,既為“小資”。

階級的存在就像是一種無法跨越的臺階,有人生來享有權利和富貴,有人卻只能餓著肚子長大,卑微的人彎腰侍奉權貴,權貴理所應當的享受著看似應得的一切。

統治.階級王、貴族)掌握著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特權,掌握著生產資料和積累的利益成本,為了維持他們的地位,也為了庶民不被矛盾激化,所以這些掌權者持有輿論導向,建立了國家,有事物的名義和天生而來的特權。

所謂在蝗災行使的救濟糧和在明面上各種福報,都是為了享受百姓的愛戴,緩和生產矛盾,欺騙、麻木百姓的思想。

只是愚昧的百姓不會思考到這樣的層次,只會分辨明面看到的一切;吹捧自己的國家、踩低他國,受到侵略會批判,本國侵略他國會高聲讚揚,主打就是一個“雙標”。

以所謂的“文明”,忽視了國家、階級、矛盾,將統治者的罪行強加在百姓身上,把百姓所創造的美好附加在統治者身上,挑起百姓盲目的愛國之心,掩蓋國中矛盾、欺騙勞苦百姓的行為,不正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嗎?

姬昱在沉思之中甚至能對未來不曾見識、只是聽聞過的商鞅變法進行預判,因為這本就符合他所定下的規律,失禮而後法。

法家的思想會隨著周禮的崩壞和誤導所壯大,與之相同的,周禮會受到一定抑制甚至是摒棄。

想要禮和法相互存在需要改革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作為法家的商鞅不會以未完善的制度不倫不類的治理國家,於是想到了控制國家的生產方式和高度管理基層進行改革使得秦國富強。

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提高商賈的賦稅,將其趕到農業生產,舉國之力進行人口發展和農業發展;獎勵軍功,擴大賦稅和兵役來源,改革田地、編訂戶口,這一系招數施展下來就是要挖掘貴族的命根,可卻給了百姓更多的機會。

貴族不貴,舉國傾向農業,致成以耕養戰的方式不斷使得國家愈發強大,只要侵佔的地方在施行秦制,那秦國的後勤就不會虧空,只要不斷向外擴張、掠奪,就能掩蓋一切國內矛盾;

一邊使得國內矛盾向外轉移,一邊透過掠奪進行補給回血,這樣的方式永遠都不能停息,一旦停下就會內爆。

“難怪商鞅會給五馬分屍,換做是他人,怕是連鞭屍都不夠了。”

變法之後的秦國會在這樣的制度下變成戰爭機器,一旦空轉,那就是反噬自身的能量黑洞。

王權和地方的半自治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年代是無法掌管整個國家的,這個時代的資訊科技不夠發達,做不到全面兼顧,而停下來的戰爭機器需要的就是再度集.權進行革新;

攻佔六國的秦始皇沒有時間再度進行改革,他也不能將目光放在資源貧瘠的匈奴和蠻夷,在其死後,沒有人能夠抗下這樣的內部矛盾,所以秦國的失敗是註定的,除非秦始皇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平息六國餘孽進行再度改革,可誰又知道要活多久才能解決大體矛盾呢?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