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讓我想想再寫,我知道您很急,可現在先別急。”
姬昱將紙鋪在地上,拿起筆細思琢磨,考慮清楚才得以下筆。
“趙盾為中軍將,多年為晉操勞,於先君離世前就已是安居於中軍將之位,是他支援晉侯夷皋登上君位。趙盾勤勤懇懇,無逆反之心,更不可能引用內線去刺殺;要是趙盾逆反之心,大可以死士在晉侯狩獵時伏殺,何必在內宮讓內侍進行刺殺,反而還因內侍而暴露自己。所謂內侍刺殺失敗而說受到趙盾指使,是為內侍栽贓陷害,其目的就是為了混淆視聽,不讓其他的調查清楚。”
姬昱寫完最後一字,將其交給了獄卒。
“這便是我的想法,您也可以將此書抄寫,讓更多的讀書人知道,用讀書人的力量去平息本就不合理的鬧事。”
獄卒只是一個下層的基礎官吏,雖然認識幾個字,可也只是能看得一知半解。
密密麻麻的字跡氣勢非凡,哪怕他並不全識,也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力量。
“我...有些字看不懂,不知該怎麼說。”
“沒事的,不是還有人相信軍帥嗎,讓識字者複述抄寫即可。”
“我明白了。”
獄卒帶著必然的決心拿著紙筆離去,從他堅毅的眼神中能夠看出,他是真心的。
趙盾為晉國操勞已久,或許百姓都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可對於官吏和知情者來說,趙盾的大名卻是非比尋常。
襄公時受到重用即開始大展身手,晉國能延續繁榮和富強離不開他的種種變革和調節。
昔日齊桓公稱霸之後齊國強大卻不能延續,身死之後齊國也開始衰退。
而晉文公稱霸,留下的遺澤卻是延續至今。晉國能夠強大至今,功勞不在晉侯,而在於賢才的卿士。
晉國先後郭偃變法、五賢強國、趙盾監國,有這些賢才才得以延續晉國的輝煌。
如今說是趙盾想要謀害晉侯,一般人自然是不會相信,可他們也沒敢發聲,要是站錯了隊可就難以下臺。
在混亂的世道中,有人不持有己見,見風使舵聽信他人的話;也有人不敢堅持自己的看法或是相信他人的說明,想要等到事件平息之後再進行討論。
也正是因此,在輿論興起之時,少有人站出身為受害者或是加害者進行辯護,一經辯護,就成了站隊的立場,從而得罪了許多許多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主動發聲者十足可貴,尤其是他具備身份,能借此以他的名義表現立場。
姬昱不深究權勢和人情世故,可他知道,刺殺者不會是趙盾,不然他也不會讓夷皋安穩的坐在君位上了。
喜歡春秋:中興之主請大家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