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傳承至今,一種種道理非最初始的模樣。
何況,世間也沒有永久不變的存在。
尤其是在稷下學宮出現之後,諸子百家明面上爭鳴論道,實則……各有好處。
以道家為例,道家出了一位身融萬物的大智慧之人,是以,諸子百家汲取道家妙理甚多。
醫家更是直接從道家分出來的。
陰陽家也在道家停留許久,得了不少好處。
儒家孔丘留下的些許道理,更是可以在《道德》真經查詢到相似之意。
鬼谷的道更是如此。
……
甚至於諸子百家的道理參悟至最後,修行到最後,諸般一切……看似不同,又極為相似。
也為此,諸子百家才有如今的局面。
而浮屠雖為異邦道理,既然能夠為一位身融萬物至高者留下的,那麼……道理絕對非凡,絕對可為所用。
玄清子不會永遠的將浮屠之道攔阻在諸夏之外,他也做不到,那也不符合道家的真意。
故而,浮屠入秦,勢不可擋,以浮屠道理之深,諸子百家除卻大家可以攔阻,其餘小家沒有任何抵抗之力。
無論是一種種獨特而又成體系的道理。
還是一位位修為強大的存在。
所以,陰陽家需要做準備,將浮屠可用之道化入傳承,將浮屠修行之法給於剖析,尋找應對之策。
南公為陰陽家智者一脈的領袖,這是他該做的。
“一共八卷《浮屠真經》!”
“南公之心,嫣然明矣。”
紀嫣然手掌微微用力,便是一本本小冊子自木盒內飛出,落於面前的案上,一一排列開來。
一共八卷。
具體內容不可知。
以這些冊子的厚度,內容當不少,否則,若是竹簡之書,當可以堆滿數張書案。
南公這些年來為智者一脈的領袖,儘管不合格,現在倒是有了這般心思,寥以大用。
“以後,還會有其餘的《浮屠真經》傳來。”
“浮屠之法的修行同諸夏傳承迥異,他們不修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所修三脈七輪。”
“未必不可借鑑,說不得,浮屠他日入秦也會創出適合諸夏之人修煉的十二正經之法。”
宋玉放下手中的茶水,抬手拿過案上的陳放的瓜果,西域之地的瓜果過於香甜,不合胃口。
“智者一脈的傳承不會斷絕的。”
紀嫣然手掌又是用力,便是一個精緻的方正小木盒自大箱子內飛出,這……應該就是傳承信物了。
從信物的體型來看,當如此。
“傳承需要門人弟子給於支撐。”
“南公一生奔波,沒有收下弟子,嫣然,智者一脈以後就落在你身上了。”
宋玉握著一枚香瓜,直接便是咬著吃。
遍觀百家大家顯學,沒有一位不是弟子眾多的,墨家、農家、法家、儒家皆如此。
就是以前弟子稀少的道家,好像近年來也多了一些手段,諸夏間設立了許多宮觀。
“果然是它!”
紀嫣然沒有應下宋玉之言,將那隻小木盒落於手中,領域震顫,木盒的蓋子便是開啟。
綻露其中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