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夷陵之戰的損失其實要比單純的數字概念要大的多。
因為這裡包含了相當數量的老兵,不少部隊的歷史可能是可以上溯到徐州那邊,新野那邊的老部隊,是由百戰老兵一路傳承下來的,在漢中拼過命的精銳部隊。
而夷陵之戰,秭歸之敗,寵營特完。
信長鳩前世以為,史料中這位這句話的意思,是向寵沒怎麼經歷大戰,安然撤退了。
但是,鄧芝給出的解釋是:“除了向寵營之外,南岸其他營的建制全崩。”
信長鳩聽到這裡,整個人都不好了,這相當於全戰裡9級金標軍銜的部隊被吃光抹盡。
…………
這樣整個軍隊就幾乎要從頭再建一遍了。
同時,老兵的建設也不只是人,還有配套的裝置。
有大量的軍糧、器械、甲冑、紮營用的帆、,木料、戰鼓等等,都不是憑空蹦出來的,都是一點點生產並裝備的,光是記賬和配發過程都能累死人。
你打贏了,只需要補充損耗的部分。
你被打崩了,這些就全沒了,等到重建軍隊的時候,這種東西通通要從頭生產一遍。
夷陵是真的太傷了,部隊按現在的理解就是被不可恢復的成建制殲滅。
有種說法是說羅馬滅亡的重要原因也是這個。
這對於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政權,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
最最恐怖的是,劉備這次是計劃把吳屬荊州全拿回來的,軍隊班子裡有大量的高階將領和高階文官。被一把火燒死了七七八八,連馬良這種重臣都戰死了.
另外還有一大片優質文官跟著黃權投了魏,封侯的不計其數。
其他戰死將領雖然幾乎都沒有記載,但是個個職位都不低。
這些人不可能是夷陵之前,臨時從大頭兵裡提上來的,必然是劉備漫長的軍事生涯中提拔的優質軍官。
然而由於夷陵的慘敗,他們帶著自己的列傳永遠消失在了長河之中。
…………
失荊州之後,蜀漢的國運,看的真絕望,接二連三的大敗……
荊州之失,夷陵之戰,把能用的人才帶走了九成,劉備經營多年的百戰之兵損失殆盡,跟魏、吳兩國處於死敵血仇……
內部譙周這些本地派又是個騎牆派。根本不在意大漢是不是復興。
一部分益州本土派系計程車大夫們看來,蜀漢已經基本完蛋了,投魏當個州長官都比在蜀漢當皇帝強……
………………………………
按照鄧芝講述,秭歸大敗之後,成都高階官員們趕往永安,這是劉備重病前最後一次朝堂大會。
劉禪、諸葛亮、李嚴、趙雲、向寵、蔣琬等人參與。
劉備詢問諸葛亮:“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還可以實現嗎?”
諸葛亮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一如既往的直接給出解決方案:
“夷陵之戰,損失實在巨大,要補充的兵源物資太多了,短時間內斷不可能恢復。只能先以燕趙精銳、小沛舊部為主,新野兵為輔,另選……”
劉備“這兩營的已經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