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章 一年

一年,四個季節,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三百六十五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很平常的一年,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一滴水,但是卻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這一年,羅綺學習畫畫,以文化課成績全國第一、專業課成績全國第二的優異成績考去了中央美術學院的中國畫學院,同時還選修了建築學專業。

這一年,解子清憑借電影《仙路》和電視劇《紅顏》正式出道,因為長相帥氣,溫潤如玉,仙氣十足,被成為“千年第一仙男”,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這一年,羅符履行了和蘇杭的約定,他和上一年一樣,一步一步,從市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一直走到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獲得了金牌,直接被美國的麻省理工錄取。

這一年,一個筆名是“四七二十八”的網路小說作家的一個長篇小說《常安》被拍成網劇,重新整理網劇播放量的新紀錄,成為十年之內不可超越的神話和傳奇,參演此劇的男一女一男二女二,甚至是男主的侍衛都紅了,當然,即是作家又是編劇的“四七二十八”也紅了。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但是如果認真回憶起來,也不過如此,一切都在他們的計劃之內,是早就預料到了的事情。

八月末,羅綺叮囑了羅符一個多小時後,才將羅符送上開往美國的飛機之後,自己等了十幾分鐘也上了開往北京的飛機。羅爸爸羅媽媽躲在人群裡看著他們,心下苦澀,惋惜,氣憤,猶如打翻了五味瓶,心情複雜。

很多人都羨慕他們生下了如此優秀的兒女,甚至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還來求教育兒經驗,可是誰知道他們心裡的苦。他們的女兒,原本可以去國外一流學府,再不濟也是清華北大,卻放棄大好前程,自作主張先斬後奏的學了畫畫;他們的兒子,要放棄中國人的身份,背叛生他養他教育他的祖國,一心要成為美籍華裔數學家和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的問題的?羅爸爸羅媽媽想不通,只能抑鬱著看著兒女安檢和登機,看著飛機起飛,沒入雲層。兩人攜手回家,侍弄那幾畝田地,不再外出進城務工。

羅綺已經開始了她的忙碌而充實的大學生活,看書、作畫、聽課、寫小說……還有,每天都和解子清聊qq,或者是煲電話粥,每天都從早忙到晚,只有入睡前的一小段時間才能用來想其他的亂七八糟的事情。

隨著羅綺變得越來越優秀,她的周圍也出現了許多追求者,或表白,或送花,或是請客吃飯旅遊看電影,但是都被羅綺冷眼拒絕,卻也耐不住有些人厚著臉皮死纏爛打,就算解釋過很多次“我有男朋友,不會再考慮別人”也無濟於事,羅綺整天被那人追的煩的煩不勝煩。

羅綺停下來,冷冷地看著對面的男生,“同學,我再說一遍,我有男朋友了,!你不要再這樣,你換別人可以嗎?”

“那你也可以把男朋友甩了,換成我啊。”

“抱歉,你哪位?”

“你在開玩笑對不對,我是建築學院的喬子鑒。你怎麼可能不知道,我每天送你的玫瑰花上都寫了情書和自己的名字。”

羅綺還真沒有注意,每次收到玫瑰花,只要上面沒有解子清做的記號,她都會毫不猶豫地扔進垃圾桶。羅綺看著眼前的男生,有些小帥氣,家境應該也是中上,可以吸引一些女孩子,也會為很多女孩子著迷。

如今的羅綺,十六歲,一米六八,九十多斤,容貌不是很出眾,只是面板白皙,眼大臉小,氣質很好,這樣的自己,在美女如雲的美院真的不算什麼,不過是中人之姿罷了。

“中午一起去吃法國菜吧,花家地街那裡新開了一家法國餐廳,我訂好了位置。”

“抱歉,我已經約好人了。”羅綺說著,揮了揮手,一輛毫不起眼的奧迪a6開到跟前,他搖下車窗,和羅綺耳語幾句,羅綺笑著點頭,上了副駕駛。路過喬子鑒的時候,喬子鑒只聽到一句非常得意的話――不好意思,名花有主。

解子清帶著羅綺去了花家地街的那家法國菜餐廳,兩人聽著舒緩的鋼琴曲,喝著紅酒,吃著精緻的菜餚。

飯畢,解子清又將羅綺送回學校,快要下車的時候,解子清探過身,吻了吻她的額頭和嘴角,“回去吧,等我下次來北京,帶你去別的地方玩。”

羅綺看著選去的車,他總是這樣,來去匆匆,充滿了驚喜和刺激。回過頭,進了校園,直接去學校圖書館看書。

時間過得真慢啊,曾經以為上了大學就可以整天在一起,後來發現假的,都是假的。她又開始想,等到畢業,等到二十五歲,等到三十歲,等到他說“嫁給我”。而在這漫長的等待過程中,她會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

“阿綺,你知道剛才餐廳裡的鋼琴曲是什麼嗎?”

“猜不出來。”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獨奏《水邊的阿狄麗娜》,也叫《給愛德琳的詩》。”

“很好聽,我知道這個音樂家。”

“下一次,我們會聽到他的另一個鋼琴獨奏――《夢中的婚禮》。”

……

而此時,大洋彼岸,羅符和蘇杭已經過上了雞飛狗跳的同居生活。你們以為兩個十二三歲的天才男女會彼此照顧,不可能,他們只能相互拖累。

每一天,除了繁重的課業,兩人還要看很多的專業書籍相關書籍,根本沒有太多時間打掃洗衣買菜做飯,而在美國,請一個保姆或家政服務的開銷有太大,兩人只能自力更生,柴米油鹽,雞毛蒜皮,偶爾有些小摩擦,又很快變好,等兩人培養出了默契,一切終於可以走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