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臂疼痛的瞬間,海龍已經清醒的明白,嫦娥是用某種仙法在影響自己心神的情況下再尋機攻擊。同樣的錯誤,他不會再犯第三次,意念力完全收入靈臺之中,身體以元神帶動,眼中神光電射,硬生生的抵禦住嫦娥的目光,手中金光一閃,金箍棒化為漫天棍影飄灑而下。
嫦娥驚呼一聲,俏臉上幽怨之色更盛,在法力上,她又怎麼能同海龍相比呢,破碎聲響起,嫦娥的仙劍在金箍棒強橫的攻擊下化位齏粉。嫦娥反應極快,在仙劍與金箍棒碰撞的瞬間,她放棄了自己這件仙器,同時喃喃的唸了幾句咒語,輕喝道:“天兵護體。”金光閃過,數十道金光擋在她面前,赫然是金甲金槍的仙宮天兵,沒有任何猶豫的,他們已經纏上了海龍。封死他每一個可能進攻的方位。
海龍眼中冷芒連閃,金箍棒繞體一週,將天兵們逼退,沉聲道:“嫦娥娘娘,我覺得你很像人間的一種生物。”
嫦娥嫣然一笑,道:“什麼生物呢?是可愛的小鳥,還是動人的鮮花呢?”她的迷魂之術確實已經修煉到了極點,全身上下,無時無刻都充滿了強大的誘惑力。海龍意念在元神的保護下自然不會再被其侵蝕,手中金箍棒連展,將嫦娥作為肉盾的天兵們一一破為齏粉,不屑的哼了一聲,道:“你像的這種生物我想你自己也曾經聽說過,那就是,狐貍精。真不明白,當初後羿大神如何會看上你這個水性楊花的女人。”
嫦娥臉色終於大變,後羿二字徹底破除了她的迷魂之術,怒喝一聲,手中又多了一柄仙劍,迎空噴出一口血霧,劍影重疊而起,正是風迴雪舞劍法中的絕學——回風。
海龍曾經見識過夢雲的修為,面對嫦娥,他心中已升殺機,天極神鎧瞬間出現,手中金箍棒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地藏王菩薩所贈之縛龍束。海龍陰陰一笑,全身頓時充滿了陰森鬼氣,縛龍束緩緩放下,任由嫦娥全力發出的回風沖擊上自己的身體。
一團團血光在海龍身前爆發,有混沌之氣輔助的天極神鎧根本不是嫦娥所能攻破的。如同地獄般的火焰騰起,瞬間覆蓋了整片空地。嫦娥只覺得自己腦海如中巨錘一般,全身劇烈的一震,神識如中巨錘一般,頓時陷入一片模糊之中。
海龍確實下了狠手,他的目的,就是要用烈火鞭之六道輪回徹底粉碎嫦娥的神識,令她永世不得超生。他這樣做,既是為了替九天寒妃和王母娘娘姐妹報仇,也是為自己的徒弟後天討還一個公道。在海龍心中,如果說仙界最該死的人是仙帝,那第二個,絕對就是嫦娥。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海龍,手下留情。”就在嫦娥即將失去意識之時,一團純淨的佛光將她的身體籠罩在內,光芒閃爍中,六道輪回法力盡被擋在身外。放大後的青色蓮花出現在嫦娥下方,將她的身體和神識護起。
嫦娥臉上一片蒼白,雖然在文殊菩薩的保護中,避免了神識被破,但畢竟神識已傷,倒於青蓮之上,就那麼昏了過去。
海龍見文殊菩薩出手時就已經減弱了自己的法力,眼看嫦娥的身體被文殊菩薩收回身邊,皺眉道:“菩薩,此女作惡多端,您為什麼不讓我取她性命。如果沒有她,仙界未必會像現在這麼亂。”
“阿彌陀佛。海龍,你要明白,今日是來爭奪星君之位而不是來讓你報複的,你可以休息一會兒,等待其他挑戰者的到來。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慎之,慎之。”
海龍心中暗嘆,知道當著文殊菩薩的面,自己是無論如何也殺不了嫦娥的。雖然只經過短暫的接觸,但海龍心中對嫦娥卻産生出恐懼,並不是因為對方的實力有多麼強大。以嫦娥的修為,比夢雲要差了許多,但她那迷魂之法確實神妙,恐怕也只有像文殊菩薩這樣的佛界中人才不會為其所惑吧。他正想著,耳邊突然響起文殊菩薩的聲音,“海龍稍安毋躁,我也知此女對仙界的害處,但是,你想沒想過,此時仙宮同你們勉強可以保持平衡。嫦娥乃是仙帝身邊最重要的人,如果你今天殺了她,恐怕立刻就會挑起仙界內戰,到時生靈塗炭,難道是你想看到的麼?我佛慈悲,樹欲靜而風不止,我也只能盡自己的力量了。”
聽了文殊菩薩的傳音,海龍抬首向他看去,額頭上不禁冷汗微出,是啊!文殊菩薩說的沒錯,如果嫦娥死了,立刻就會成為仙界大亂的導火索,自己只想能將起毀滅,實在考慮太不周全了。這位文殊菩薩不愧位智慧的象徵。恭敬的深施一禮,道:“弟子受教了。”
文殊菩薩微微一笑,朝手中青蓮吹了口氣,嫦娥的身體就那麼消失了。“海龍,你現在只需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我已經將嫦娥送走,此女之罪孽,總有一天會償還的。”
正在這時,兩團佛光升入土星坪之上,正是觀音菩薩和普賢菩薩。海龍驚訝的道:“兩位菩薩,這麼快下面就已經絕出勝負了麼?”
觀音菩薩點了點頭,道:“土曜星君海龍,你將以土曜星君的身份接受挑戰。”說著,她抬手輕揮,在佛光的引領下,頓時一股強大的佛氣充斥而起,海龍眼前黃光一亮,身上的紅色長袍已經變成了黃色的,長袍上光雲繚繞,腰帶上有一圈黃光閃耀的星壯符號,海龍清晰的感覺到自己的氣息穩定了許多,氣息內斂,心境也更位平和了。
觀音菩薩道:“星君之名只是一個象徵。暫時,這片土星坪是你的領地。”
海龍有些疑惑的問道:“菩薩,既然這是土曜星君的象徵,為什麼先前動手之時卻沒見嫦娥穿著它呢?”
觀音菩薩微笑道:“在受到挑戰時,被挑戰者暫時會失去星君的稱號,星君所穿的星君袍乃是上佳仙器,如穿之接受挑戰,恐有不公之處。不過,下位挑戰者可以穿袍而上。這樣會增添挑戰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