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站”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叫“驛”,在當時:“馹”為傳車,“驛”為馬騎。比如《左傳·文公十六年》中:楚子乘驛;《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中:使驛謁諸王。
秦朝的郵驛統一了稱呼。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對郵驛通訊的稱呼都不一樣,秦朝把“遽”、“馹”、“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統一稱呼為“郵”。從此,“郵”便成為通訊系統的專有名詞。
在秦朝,“郵”負責長途公文書信的傳遞任務,近距離的另用“步傳”,即派人步行送遞。
在郵傳方式上,秦時大都採用接力傳送文書的辦法,沿政府規定固定的路線,由負責郵遞的人員一站一站接力傳達下去。
所謂固定的路線,也就是後來修建好的馳道,馳道旁邊的郵站,負責當時郵遞員的住宿、飲食等。
當然,一些官員出差的時候,也可以居住在郵站中。
“發生了什麼?”
項羽剛剛發出命令,所有人就立刻躲在車後,項梁則在項羽身後小聲詢問。
“郵站中有異獸……”
有異獸躲藏項羽並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似乎聽到了其他的聲音。
“既然裡面有異獸,我們就離開此處吧……”
項梁建議道,他還一時沒有從從前對付異獸的觀念中轉換過來。
現在,項羽是有槍的人!
“大哥,我們沒有帶乾糧!”
此時,項莊則在身後說道,言外之意也是離開此處
也對,畢竟如果是獸群的話,光靠項羽自己也殺不過來。
項羽思考了一下,自己只有一把槍,一拳難敵四手,真要是裡面有獸群,他們身後的這些人的確無法對付異獸。
“上車,我們先走!”
見到項羽退卻,項梁等人也隨之鬆了一口氣,在他們的印象中,自己的侄兒少主)可是非常倔的,沒想到擁有憑空現物的仙術之後,人也變得能聽見他人的意見了。
於是,眾人再次驅車前進,只不過這次卻是沿著馳道前行。
所以整體速度快了很多。
“照這個速度,應該一週之內應該抵達咸陽!”
項羽心中思忖著。
去往咸陽也是項羽思考很久才做出的決定。
首先,咸陽是大秦國都,裡面有站在大秦金字塔頂端的人,而且還有蒙恬率領的三十萬大軍駐守。
想必咸陽城也早已經修建好了城牆。
而且,比其他城池的城牆更為堅固、高大。畢竟也是為了防備異獸而建。
其次,咸陽附近煤礦眾多,更方便煤礦的開採、使用。
在以後,定是少不了大規模的鍊鐵,發展大秦的科技。
所以,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即使大秦境內所有城池皆被異獸攻陷了,咸陽城至少是最後一個被攻陷的。
項羽開著車,心中不斷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