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3章 行蹤不明

在義勇軍完全勝利之後,張曉陽本應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說起來也是詭異,張曉陽將互助會、左翼聯盟整合起來成立了新黨派,但是自己卻沒有擔任黨首。而作為這支隊伍的實際領導者,但是卻始終對外保持著神秘。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義勇軍完全勝利會讓他走到臺前來的時候,張曉陽卻再度消失在了眾人的面前。

若不是他還和黨派內的高層保持著聯絡,恐怕所有人都認為他已經死了。

眼下戰爭已經結束,按照計劃接下來將會召開全國大會,形成新的議會——不論這個議會究竟叫什麼名字,以什麼樣的形式來組織,都需要一個核心來領導他們。

但張曉陽的行蹤卻飄忽不定,而且看起來完全志不在此方面的樣子,這不由得讓很多人心懷擔憂,這個人究竟能擔起重任。

如果他真的不打算擔起重任,大家都希望他至少得選一個人來承擔重責。

一些人對於張曉陽心不在焉的態度顯得很擔憂,而另一些人則是覺得張曉陽這個樣子……未嘗不是好事。

近藤三郎最近非常得意,他作為最早的以同盟方式加入隊伍的“老人”,如今在新黨派內的地位可謂是水漲船高。

這位曾經的在野黨議員,如今已經搖身一變成了政壇數一數二的人物,無數的人都來巴結他。

那些財團和那些地方勢力,此刻都害怕新政|府會剝奪他們的財產和權力,於是拼了命地在找關係攀親戚,期望近藤三郎作為數一數二的“本地”政治家,能夠“穩定局面,避免動盪”。

事實上近藤三郎在左派之中算是比較右的,他也很贊成“穩定局面”的路線。

在近藤三郎看來,要想平穩地接管地方的權力,必須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些舊時代的殘黨固然應當肅清一部分,但也必須要拉攏一部分。

如果不拉攏這些可以拉攏的人,那麼不僅沒有辦法保持地方的穩定,同時也沒有辦法收回東瀛大量在國外的經濟利益。

前幾年東瀛的跨國企業不斷地在國外投資,透過企業在國外生產產品來滿足國內的需求,給國內帶來了大量的利潤和所需商品——因此表面上前些年東瀛國內生產總值一直沒有增長,但實際上在國外實際控制的市場份額和生產規模卻在不斷擴大。

這些海外利益是東瀛重要的資產,是為國內,在近藤三郎看來如果想要收回這些利益,不與這些財團、企業合作是不行的。

為了大義,近藤三郎這幾天一直在接見各地的“民意代表”。

他們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在那燈紅酒綠之間,無數的資源在被交換,並且不斷地形成新的同盟。

張曉陽撒手不管,對於近藤三郎一類人來說,這無疑是天大的好事。

今天,近藤三郎又受地方議員的邀請,到東京的一家料亭參加聚會。

而他前腳踏進料亭的大門沒多久,後腳就有人偷偷跟上了他。

黎姿在那家會員制的料亭外駐足了一會,本想問問近藤三郎知不知道張曉陽的去向,但轉念一想她還是放棄了。

倒也不是因為她進不去,畢竟作為她能夠御劍飛行然後翻牆進去。只是她在從高處看到那些腦滿肥腸的老男人推杯換盞的樣子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她突然間就失去了進去和他們交談的慾望。

她默默地撐起傘,轉身走進了秋雨朦朧的城市裡。

張曉陽向她承諾過,在戰爭結束以後,魔女們能夠獲得一個能夠自由生存的蔚藍新世界。

然而,現在沒有新世界,也沒有刻意自由生存的空間,此時此刻魔女們依舊需要隱藏自己的存在,新的政|府並沒有給她們在陽光下生活的權利。

她不是沒有質問過張曉陽何時兌現諾言,但張曉陽給她的答案始終是“還不是時候”。

眼下全國大會召開在即,她覺得自己必須在大會召開前,從張曉陽口中問出一個答案。

近藤三郎那頭豬肯定是指望不上了,但黎姿還知道一個人可能知道張曉陽的去向,她打算直接去找那個人。

黎姿查了一下地圖和線路,然後開車一路向著目的地開去。

東京的街道還沒有完全修復完成,許多地方都還流露出一副破敗的景象,但很多店鋪已經重新開始營業了。

東瀛是糧食自給率很低,戰爭的航運封鎖加上經濟危機使得貨幣貶值,讓這個國家大範圍陷入了短期糧食不足的狀態,因此開業的店鋪大多都不是餐飲店。開業了的商店大多是些小超市、日用品店之類的地方。

好在張曉陽從西邊換來了不少人道主義援助,並且海上貿易正在逐步恢復,因此整個國家的糧食供給正在逐步穩定。城市裡的食物目前還要按需配給,不少配給點都還有人在排隊,過好在相應的經濟政策已經出臺,如果順利的話情況很快就會好轉。

黎姿來到了一幢小樓前,這裡曾經是某個偶像團體的事務所,這個偶像團體層因為戰爭很長時間停止了活動。如今戰爭已經結束,事務所也重新開張,顯然團隊的eader已經“此去泉臺招舊部”,打算“而今邁步從頭越”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黎姿見到趙芮空的時候,她正穿著一身玩偶服,剛剛為某個地方的土特產拍完宣傳影片。

“您辛苦了……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