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推辭,卻又捨不得,便向李青下跪。
李青扶住他,笑著說道:“我一窮遊道士,不是很需要錢財這些身外之物,無需如此。”
“晚上得留下再吃一頓,老漢這就去殺雞。”老人拉著李青的手,幾乎老淚縱橫。
足足十兩銀子,多少年才能攢夠啊?
“不用了,我還要去其他地方。”李青輕輕掙開,微笑道,“好好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言罷,便走。
老人想追出去,可手裡的銀子不知該往哪兒放,好似放哪兒都不安全,都會丟一樣,
這一耽擱,李青便出了院子,等他追出院門,李青已不見蹤影……
老人望著一處方向,一處自以為李青離去的方向,蒼老的手死死攥著懷中硬邦邦的銀子,彎了半輩子的腰,這一刻,腰桿邦邦硬。
似乎,真的敢想一想,到了孫子的兒子那會兒,可以讀書認字了呢。
想著,他老淚縱橫,嘴裡不知唸叨著什麼……
~
李青繼續一路往南,繼續之前的節奏,品味民間疾苦,平不平事,遇上太困難的人家,捎帶手拉一把。
李青散財有度,最多也就是十兩,一般都是二三兩銀子的散財。
可就是這麼一點點小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一戶人家的命運。
一直以來,李青都是著眼於大局,雖知道大明大多百姓,才只能吃飽飯,日子仍然艱苦,可當他真正體味時,才知道‘艱苦’二字的蒼白。
不由得,他又想起了史書上的另一個詞彙——餓殍千里!
那又該是怎樣的慘烈?
李青不敢想象。
兩相對比,李青頗覺慶幸,慶幸這個詞彙沒有在大明出現。
雖然大明百餘年的上升期間,大多數的財富被層層遞減式的瓜分,可仍是作用到了底層百姓。
至少,眼下的大明百姓,縱向對比之下,已然是最好的了。
未來,李青相信還會更好。
糧食的問題不再是嚴重威脅,工商業持續推進的福利,遲早會大範圍作用到百姓身上。
或許依舊不多,卻能再提高一下百姓的生活。
如此想著,李青心頭的沉重減輕了許多。
它還不夠好,遠遠不夠,可它還在往好的一面發展,這就夠了。
至於能到什麼程度,李青不敢保證,也不敢定下什麼宏偉目標,不過,今日好一點,明日再好一點,就很好。
儘管那個璀璨盛世依舊遙不可及……
秋來,秋深,冬來……
氣候在一點點變冷,李青在一步步往南,反而沒有太多的氣溫感觸……
他走的不快,甚至有些慢,直到臨近過年,他才走到了大明版圖的極南之地——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