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的生活對於君圭而言似乎沒有什麼變化, 照常每日去京劇院上班, 下班回家喝越堯煲好的湯。晚上越堯通常在書房加班或看書, 而君圭也在旁邊看看劇本,改改詞。偶爾兩人在越堯特意裝修出來的家庭影院中看看電影
早上起來越堯會去健身房健身,而君圭則去練功房練功。然後一起吃個早餐, 親吻道別,各自去上班。
週末兩人偶爾去公園看看大叔大媽們唱戲,去超市逛逛, 幫巴西買點口糧。
唯一不同的, 可能是多了更加親密的接觸。
日子平淡溫馨地過著,而關於電影的最終版劇本也確定下來, 即將開機拍攝。
京劇電影不同於戲臺上的京劇,全部採用實地拍攝, 對於初次接觸電影拍攝的各位京劇演員而言,是個新的挑戰。
電影拍攝在影視基地, 這裡每天都有很多影視劇組在拍戲,毫無疑問,君圭他們組是最特別的一組。
在電影拍攝期間, 君圭之間參與拍攝的宣傳片也開始投放。
除了原定的網上播放, 以及華夏臺廣告期間播放,更是爭取到了南風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所有影院的影前廣告播放。
巨大的熒幕之前,伴隨著厚重的鼓聲,朱紅色的城門被緩緩推開。
金碧輝煌的宮殿之前,古老樸素的城牆之上, 有一美人水袖輕揚。
鏡頭一切換,是一群小孩練功的場面。
舞臺之上,揮灑自如的;舞臺之下,汗流浹背的身影,鏡頭相互交錯著。
鏡頭之外,有人輕聲問:“你是誰?”
美人婉約一笑,傾國傾城,“我是京劇。”
“我是京劇,我在這裡等你。”
華夏臺拍紀錄片一向是一絕,而短短幾分鐘的宣傳片,也讓他們拍出了紀錄片的既視感。
加上全渠道的播放,一下子讓許多人開始討論起了這個宣傳片。
而宣傳片結尾的美人,也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趁著這股東風,京劇電影工程的電影也陸續上映。
電影排片不多,但是長線放映,甚至採取了按需放映的策略,根據觀眾的實際反饋調整上映場次。
前面幾部良好的開頭,為最後一步《長生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年關將近,以“帶長輩看一場京劇”為宣傳口號,《長生殿》在年輕人之間也宣傳開來。
原本本著配爸媽看戲的心情去觀看的年輕人,大都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原本打算好去電影院睡覺的,但是沒想到竟然是意外之喜啊。不得不說特效絕對是幾百塊的,完爆五毛錢特效的某玄幻鉅作啊。”
“痛哭流涕,我竟然在一部京劇中看到了最令我滿意的特效!”
“道具也好美,戲服也好美,但是最美的是楊貴妃啊啊。”
“以後做美人合集的時候請把這個貴妃加上,我一定投貴妃一票。”
“還是欣賞不來京劇咿咿呀呀的唱腔,但是單看服裝道具特效,也值了回票價了。”
“電影表演跟戲臺上的表演還是有所區別的,畢竟在攝像近距離之下,若是還像戲臺上那樣的呈現方式,一不小心就會太過用力。不得不說這一次的《長生殿》出乎了我的意料,每個演員好像都有根據鏡頭進行了自我的調整,鏡頭非常流暢……若是以後電影都是這個水準,我不介意多進幾次電影院……”
最後一步電影的上映,給第一屆京劇電影工程拉上了一個圓滿的落幕,也標誌著第二屆的啟動。
由於時代特點,以及京劇的特性,註定京劇無法像電影那般大爆,也無法回到當初全城空巷的鼎盛的時代。但是京劇人為京劇做出的努力與貢獻,從未停止。
京劇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讓京劇源遠流長,在屬於自己的舞臺上煥發著生機。他們不奢求所有人都喜歡京劇,只求,喜歡京劇的人,能一直有可欣賞的京劇。
讓京劇傳承,是君圭一輩子在努力的事情,似乎這輩子他就只幹了這件事。
四十歲的時候,君圭身邊多了一個小跟班。雖然還沒有正式收徒,但是大家都知道只要小孩成果度過倒倉期,收徒是遲早的事。此時君圭的粉絲大都已經成家立業,為人父母,看著小跟班粉粉糯糯的模樣,心中母愛父愛爆棚,親切地稱呼他為崽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