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章 創意討薪

第97章創意討薪

高愛蓮未發生車禍前,是南方特區報經濟部主任、財經版主編,但出車禍後,擔子就推薦給了甄誠擔著。

過完春節,很快就是春暖花開的三月。澳大利亞留學的女兒不再去澳大利亞,準備在國內找工作。甄誠過年期間來看高老師,母親談起女兒工作的事,甄誠便一口應允,讓他來安排李葒到報社實習。

李葒的專業是經濟學,南方特區報正需要學經濟的人才。

李葒也願意接媽媽的班,於是約定,三月一號到報社上班。

李葒漂亮,個頭高,活脫脫的模特坯子。曾經有人開過李立光的玩笑,說你女兒走樣了……對方話未說完,就捱了李立光一拳。

李立光本是法院有名的好性格、好脾氣,還是模範法官和模範共產黨員,想不到為一句話動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此後,沒人再敢拿他女兒說事。

李葒回到國內,按理應該讓媽媽享受兒女繞膝的家庭氛圍,但女兒沒有東方人講究團圓的思維,要自己享受獨立空間。這樣,李葒一個人住在李家另一套房子——香蜜湖小區的三室二廳裡。

有這麼一天,李葒剛來到辦公室,就接到讀者爆料,一個搞裝修的民工,兩年來裝修了很多房子,替貓城的建設出了不少力。但他們服務過的某醫院並不念他們的情,對他們的功勞視而不見,裝修完本應結算工料費和勞務費,卻至今拖欠不予結算,已經一年多了,明顯賴賬,現在他們農民工裝修隊採取了非常手段討債。

具體什麼手段爆料人沒有說,只是希望報社能派記者前去採訪。

老實說,李葒對新聞暫時還沒有什麼悟性和敏感性,對民工鬧事的新聞更是興趣不大,但不過,她很想找由頭到外面溜達,儘管她到報社坐班才兩週不到。於是,第一時間向甄主任做了彙報。

主任和部門的記者大咖們都忙著做“兩會”大新聞,對這類事情打不起精神,當然事實上也派不出其他記者,就隨口一說:“你自己去看看吧,找機會鍛鍊鍛鍊也是好的。”

爆料地在八卦工業區,單位是閩南人開辦的民營醫院。這家民營醫院經常在報紙上、電視上打廣告。李葒第一天到報社上班,無所事事中翻閱報紙時,在底欄廣告裡看到過醫院的“牛皮”,甚至都能背得出醫院的牛皮口號來。

李葒就去了現場。

爆料的民工叫李鐵,雖然穿著髒兮兮的衣服,頭髮也蓬鬆蓬鬆,但李葒一眼認出,這不是舅舅高如鐵嘛,什麼時候成民工啦?什麼時候又改名李鐵啦?真丟人!

高如鐵也看出了外甥女,便問:“葒葒,就你一個人,才上幾天班呀,能寫?”

李葒沒有叫舅舅,她以前都瞧不起這個舅舅,何況現在民工一個,更覺得厭惡;更更厭惡的是,多次提醒過他,不能叫她“葒葒”——這樣太親暱,讓人誤會。

但有其他人在場,不能太剝舅舅面子,只是壓低著聲音說:“叫我李葒,不要再葒葒地叫著,丟死人了!”

再又強調道:“我還要告訴你,這件小事,報社能派我來就不錯了。您可別懷疑我的能力,我有媽媽的基因。”

“好好,那就跟著,看舅舅怎麼做。”又說:“媽媽的基因就是舅舅的基因。”

其實,高如鐵討債行動沒什麼驚舉,只是比慣例稍稍創意一點而已。

他組織一百零八位民工,手牽著手將醫院團團圍困,拉成一個丟手絹遊戲的圈,不圍攻醫院,也不喊口號打倒醫院,可謂行為文明。至於一百零八是何用意,傻子都看得出。

在現如今審美疲勞年代,這樣圍成一個圈是頗有新意的。但接下來他們更有新意和更吸引眼球的是:每一位民工都穿著一件寫有“討回血汗錢”大字的汗衫。雖然汗衫上沒有說向誰討回血汗錢,更沒有寫明什麼血汗錢,數目是多少。但他們圍住的地方,顯然就是目標指向的戰鬥之地。

李葒一面拍照,一面對舅舅投去鄙視的眼神。

不過,儘管鄙視,還是得裝模作樣,也得公事公辦,不能回去向主任彙報時,一問三不知,更不能說這個事是我舅舅鬧出來的,沒有什麼寫頭。因此在現場,她拿出錄音筆,採訪起舅舅來。

“請問醫院欠你們多少錢?”

高鐵回答:“十九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