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七章 天津八大家

江流跟著曹管家去了偏廳,何家三口則來到房間裡,開始詢問何琳琳經歷了什麼。

何琳琳把自己的遭遇說了一遍,何夫人聽後又是大哭一場,何老爺卻是眉頭一皺。

何老爺想了想,叫來個家丁,在他耳邊低語幾句。

自己的女兒進了土匪窩,不管有沒有受到侵犯,但這事要是傳了出去,三人成虎,恐怕會生出什麼謠言,有損何家的名聲。何老爺覺得,為了防止走漏風聲,得讓知道這件事的人都閉口。那個埋屍匠,多給點錢財,讓他閉嘴,他要是不樂意,就收了他的小命。至於那個土匪大胡哥,則必須死。

何老爺回到何琳琳身邊,說:“琳琳你放心,我這就給警局的人說這事,那個叫大胡哥的土匪,他跑不掉。”

與何老爺交談的家丁來到偏廳,把何老爺的指示告訴了曹管家,曹管家點了點頭,示意家丁離開。

曹管家遞給江流一杯茶,說:“江少俠,這些錢,你還滿意嗎?”

江流看著那一顆顆銀錠,連忙說:“足夠了足夠了。”

曹管家笑了下,又拿出一些銀子,遞給江流。江流一愣,說:“曹管家,這太多了,不必給我那麼多的。”

曹管家支走下人,說:“你可知道,我們何家,是天津八大家之一?”

天津八大家?這個江流是知道的。所謂天津八大家,就是把天津的豪門鉅富排個名次,取前八家,稱作“天津八大家”。

天津的八大家,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便已經出現,那時,隨著天津的海運、糧業、鹽務的發展,有一批人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這批富商巨賈聚斂財富,被民間成為“八大家”。

隨著時代變遷,八大家的位置也是時常換人。不同時代,坐座位的人不同,但斂財手段基本相同,無非就是賣鹽、搞海運、賣糧食。拿清代嘉慶年間的八大家來說,東門裡權家、南斜街高家、只家衚衕董家,這三家是承辦鹽務的;海下高家、東門外韓家,這兩家是從事海運的;楊柳青鎮石家、大王村王家、祿松鎮劉家,這三家是當時有名的大地主,從事賣糧收糧工作。

隨著歷史發展,東西方貿易開展,買辦興起,這八大家發財的路子,又產生了變化。開錢莊、賣茶葉、開工廠、開商場,這都成了賺錢的路子。

民國成立之後,社會變革,以前的八大家倒下了,新的商賈鉅富開始冒頭。天津衛幹生意的多,有錢人也多,大家都想爭一爭八大家的位置。

其實,這些個富商,也不會為了爭奪一個名號,而把自己的家底都漏出來。大家都比較冷靜,經過一番比較,有六家脫穎而出。

這六家也不一定是最有錢的,除了錢,他們還有其他無可比擬的優勢。像明面上賣字的華世奎,在前清擔任過八旗官學教習、內閣中書行走等要職;像李贊臣,擔任了長蘆鹽區綱公所綱總,兼任綱商所辦天津殖業銀行經理;像王家,資助了公立南開中學堂南開大學)的建立;像高星橋,是給德國商人辦事,當買辦,開商場的;還有開益照臨鹽店的張家、家中有209間房屋的楊家,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這六家,錢對於他們來說,還真不是個稀罕東西。他們有錢有權有威,是當時的真正大家。

除了這六家,天津衛還有不少富人。可這些人,大多是暴發戶,家裡只有錢,別的什麼也沒有。這些人不配和那六家排在一起,八大家剩下的兩家,也就一直空缺著。

位置在那放著呢,就等著別人去坐,天津衛剩下的富豪們都鼓足了勁,想爭奪剩下的兩個席位。

這何家也算是大戶,但與那六家相比,還是差了點。但坊間傳聞,何家一直在努力成為天津八大家中的一家。

喜歡我在天津衛當埋屍匠的那幾年請大家收藏:()我在天津衛當埋屍匠的那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