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有意來的。元宵節就屬燈會熱鬧,我和你赴約,她獨自一人待在府裡,孤苦無依,我看不下去。”
藺照雪的話充滿了諷刺:“你的意思是,我刻意排擠她?”
李燕庸眉頭緊蹙,不免煩躁地扶額:
“藺照雪,你又從哪聽出我有這種意思?”
又是劍拔弩張的氛圍。
藺照雪深吸一口氣。
不能再吵了。
最起碼在丁煥花面前不能再吵。
她自顧自往前走:“燈會開場了。”
“在猜燈謎開始前,先逛逛,不若一會到了正點,車馬輻輳,人擠人,就逛不了了。”
她的腳步越來越快。
她以為,來了燈會,一切都會變好的。
李燕庸會像年少時一樣,默默跟在她身後,重拾年少情意。
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一開始,三人確實是並行的。
可時間一長,人心自顯。
藺照雪漸漸發現,自己融不進去李燕庸和丁煥花的氛圍。
她的腳步漸漸落在了最後。
而丁煥花和李燕庸,卻是並肩前行。
藺照雪從後面看,看到他們緊密貼著。
李燕庸的身量高,丁煥花才到他的肩膀,就像依偎在他懷裡一般。
藺照雪頭次知道,原來李燕庸也可以和女子並肩行走的。
但是,當年婚前,她和李燕庸一起逛燈會,甚至是他們成婚後,他從來都是默默跟在藺照雪身後,隔了一段距離,從不同她並肩。
她卻把這段回憶當成蜜糖,吊著自己。
忽得,藺照雪腦子炸開一般。
她霎時間明白了一件事。
李燕庸和丁煥花,是並肩同遊,肩膀貼肩膀,共看一片好光景。
而年少時,藺照雪喜歡上李燕庸的那個元宵燈會——
李燕庸卻只是默默跟在她背後,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
她以為他默默跟著,是雖性子冷漠,卻還願意陪著她。
可現在和丁煥花一對比,她才發現,是她想錯了。
哪有什麼真正冷漠的人。
他之所以保持距離,默默跟著,多半是因為厭煩她。
所以能減少說話的機會,就減少點。
礙於婚約,媒妁之言,才不得不陪著。
至於當年什麼替她背鍋?庇護她?
自然是因為,李家未來的世家婦,怎麼能被隨意處罰?
這不是打李家的臉嗎?
女子名聲本來就比男子重要,所以李燕庸代她受過,是最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