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章 90.91

馬來土地的事情一時半會兒自然是不能見效的,倒是高拱的吏治改革掀起朝中一場大地震,辦得風風火火,有模有樣。

不過,即使內閣被高拱壓得出不了聲,滿朝都在高閣老高壓下不吭聲,這看似平靜的朝堂到底還是被張居正的一道奏摺卻是打破了。這奏摺很簡單,總結一下的話就只有一句話是重點:

“望陛下早立太子,以定國家之大計,固千秋之基業。”

張居正乃是禮部尚書,他說這話,名正言順,乃是理所應當。

其實,太子之事,朝中也並非無人起意,畢竟皇帝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既是嫡子也是長子,依著“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祖訓,這東宮的位置也非他莫屬。可是,大皇子如今連五歲都不到,對於朝臣來說,年紀未免太小了,若是一意上奏請立,就顯得諂媚君上。

可皇帝心裡卻是早就有了想法——先帝為著“二龍不相見”這種封建迷信思想倒死都沒立太子,弄得皇帝還是裕王的時候成日裡擔驚受怕,就怕老爹哪天腦抽要把皇位送給親戚家的孩子。推己及人,皇帝自個兒早就想要給兒子定個名分。只是大皇子年紀太小,他自己也不好特意提出來,只好拖拖拉拉的等著下頭的人能夠體察君心之微處,主動提出來。

如今張居正作為禮部尚書,專門提出此事,皇帝面上心裡都滿意的很,令人接了摺子,看了看後便點頭道:“此誠老成持重之言。”他瞧張居正越發順眼,笑起來,和顏悅色的給張居正派任務,“你是禮部尚書,冊立太子的典禮還需費心。”

張居正一鳴驚人,卻是一派的寵辱不驚:“臣領旨。”

邊上的高拱這才發現,按下了內閣裡頭的趙貞吉,這頭的張居正卻又跟著冒了頭。

此起彼伏,真真是不容輕忽啊。

因要立太子,皇帝便想著乾脆趁著這個機會把各國的使節包括歐洲那些人一起安排入京,既可以叫兒子冊立儀式辦的風風光光,也可以叫那些人領略一下大明的盛況。故而,皇帝一下了朝便興沖沖的往李清漪處跑,先把這件大好事給說了。

正好,朱翊鈞也在,聽了一半便興沖沖的問道:“太子是什麼?也要上早朝嗎?”

李清漪笑起來,揉了揉朱翊鈞的頭,柔聲解釋道:“太子的意思就是,等你長大了就可以給你父皇幫忙做事了。”

朱翊鈞煞有其事的點點頭,見著皇帝的杯子裡的茶水沒了,他便急忙忙的跑過去,自告奮勇的道:“父皇父皇,我幫你倒茶。”說罷,胖嘟嘟的小胳膊拎起茶壺,小心翼翼的給皇帝添了一杯酒。

皇帝樂得不得了,把板著一張正經臉的兒子摟到懷裡揉了揉,把他這個白麵團兒揉成紅麵糰兒,不禁笑起來:“哎呀,咱們家鈞兒就是長大了啊,都能給父皇添茶了。”說罷,獎了他一支玉籤。

朱翊鈞抿了抿唇,臉紅紅的,很有些小害羞的笑了笑,高高興興的接了玉籤,然後趴在邊上,仔仔細細的數著自己的玉籤數。

李清漪見著父子兩個和樂,倒也沒說什麼,只是問起皇帝來:“按理,冊立太子之後是要搬去東宮的。可鈞兒年紀尚小,我就怕他一個人的話,有些住不慣。”

這個問題皇帝也考慮過,他沉吟片刻才道:“無事,東宮還沒修呢,等修好了再說。”先帝死也不立太子,這東宮自然也閒置了許久,若要住人肯定是要先修一修的,不過如今銀錢緊缺,理所當然的要往後挪一挪。說到這個,皇帝又開口道:“東南那邊不是有訊息嗎?聽說英國、西班牙什麼的使臣都要來大明,不如就趁著這個機會,一齊接見便是了。”

“這倒是個好主意。”李清漪跟著點了點頭,想起件重要事,又有些猶疑起來,“也是時候給鈞兒請個太傅了。不知陛下心目中可有人選?”

這年頭,皇帝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要學的也太多了。似皇帝這般,因為有個只生不教的老爹,登基以來一直都是手忙腳亂,事事都慢一拍,很有些吃力。李清漪雖然不想要給兒子壓力,可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落後太多。她是武官家庭出身,雖然可以教些字但到底還是比不上那些專業出身的才子們。

皇帝瞧她一眼:“看你這樣子,心裡可是已有人選了?”

李清漪嘆了口氣:“原本,我是打算交給申時行的。不過他如今尚在松江,只得再尋旁人。所以,這才想要問一問陛下的意見。”

皇帝想了想:“要不然就張居正吧?我倒覺得這人不錯,年紀也恰當。”自從張居正提了立太子的事情,他在皇帝心裡的地位一下子就上升了許多。

李清漪沉思片刻,隨即搖搖頭:“依張居正的才幹,早晚是要入閣的,國事繁忙怕是顧不上這頭。”她想了想便細聲和皇帝道,“不過我心裡倒是有個想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什麼想法?”皇帝不由追問道。

李清漪想了想,到底還是說了實話:“夷人那邊翻譯過來的幾本書冊陛下想必也看過一些了?我覺得他們的數學、科學等等都有些長處,鈞兒如今還小,正可以多教他一些新知識,開闊眼界。”頓了頓,她緊接著道,“各國使臣也要來,可以令他們帶一些書冊來,咱們再想法子選一些有學問的夷人和翰林院裡的飽學之士一起進行分門別類的教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