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次遠洋演出,梅蘭芳先生把所有的家底都拿出來,又接受幾筆贊助,還特地公開演出很多場,這才賺夠了出國的費用。
最後,梅老闆出國了,中國京劇在美國大方異彩,盡管美國人聽不懂中國話,也看不懂中國京劇,但梅蘭芳的名號還是響徹美國了。
盡管那時候的美國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最大的經濟危機,可梅蘭芳在百老彙的演出票價還是被黃牛炒到了突破了歷史最高值。
梅蘭芳先生真不愧是一代名伶。
訊息傳回中國來,當時的演藝界大為振的,所有的藝人都感覺自己的腰板挺直了許多。
誰說中國藝術比不上外國藝術的?
誰說的?
不只是演藝界,當時的國人也因為這個訊息而振奮鼓舞,這是真正的揚眉吐氣啊。
梅蘭芳先生的海外演出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梅蘭芳先生也被國家授予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這才是藝術家啊。
你難不成真以為是個人就能稱作是藝術家?
當年梅先生出國是在上海坐的輪船,現在何向東是在北京坐的飛機。
梅先生在海外表演京劇成功了,何向東在海外辦相聲商演也成功了。
何向東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沒有梅蘭芳先生那麼偉大,但此刻的他,肩膀突然沉重了許多。
這一刻,他無比清晰地想起了張闊如跟他說的那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現在他也無比透徹地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現在傳統藝術式微,只有向文社一家在綻放光芒,何向東覺得自己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義務去挑起這個重擔。
所以在記者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何向東出神了。
等他回過神來,何向東的心境已經不一樣了,從前的何向東只想著去振興相聲藝術,想著去發展向文社。
因為他喜歡相聲,他熱愛這門藝術,同時也是因為他師父方文岐愛相聲愛到了骨子裡面,所以他也要為他師父去完成這個心願。
何向東的心中有熱愛、有偏執、也有狹隘。
現在熱愛還在,偏執還在,但是狹隘不見了。
何向東的眼光已經不僅僅侷限在相聲和向文社一家身上了,他的目光已經看到了整個傳統藝術。
他要為傳統藝術的發展、複興、傳承做出貢獻。
窮則獨善齊身,達則兼濟天下。
2009年9月26日,北京國際機場。
何向東因為想到了當年梅蘭芳先生的壯舉,他的心境也陡然發生了變化。
從前何向東的心境,是一個優秀的相聲演員的心境,說的更大一點,是一個相聲專家、相聲宗師的心境。
而現在的何向東,卻已經是一個大師的心境了。
大師,指的並不僅僅是藝術水平,更多的是他要承擔的責任和要做出的貢獻。
這一刻,何向東終於要朝著一代大師邁步了。
何向東看著提問記者的鏡頭,他眉頭稍稍皺起,目露能夠海納百川的堅定,他緩緩而堅定地說道:“網上有很多人稱我是‘傳統藝術最後的榮光’,不好意思,我不是。傳統藝術永遠都有希望,只要中國人不死,傳統藝術就永遠不會亡。”
何向東看著在場的記者,看著在場的同行前輩,看著在場的粉絲,看著在場的向文社的孩子們,看著在場所有人。
何向東聲音陡然提高了幾分,他朗聲說道:“向文社遠赴海外演出,這不是傳統藝術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我何向東,我向文社,在這起點,等著各位前行。海外,我先替各位探探路,我等著中國傳統藝術的光彩照亮世界的那一天。”